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土壤水分对大豆株高及叶面积的影响

2019.5.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水分是形成大豆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人们对水分和产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得出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补充水分能增加产量,如在一定范围内(300~700mm)随着耗水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两者呈极显着正相关。大豆是需水量较多的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需水量平均为 2161mm,受其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大豆需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在800~3000mm之间。根据试验结果,大豆达到产量,全生育期需水量为,而当耗 水量达到这个数值时,产量又不一定是这个数值,这说明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与耗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明显的差异是需水量是在土壤水分满足供应时,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而耗水量则是田间实际消耗的水量。由于生育阶段的差异,限制了大豆产量的提高,这个问题是目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有关大豆需水 耗水规律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在白浆土区大豆需水耗水特性方面研究很少。因此,笔者在白浆土区对大豆需水耗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其为实现白浆土大豆高 产高效栽培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0~750px(每为1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同时利用容重速测装置测得对应深度容重,并计算出重量含水量。每个处理测量5点进行平均,每5天测量和补水1次。观测不同生育期大豆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等,用叶面积检测仪在不同生育期测量光合作用,观测对应叶面积以及植株功能叶的总面积,每处理测量10株取平均值。

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株高影响较大。随着不同水分处理降水量的增加,大豆株高亦随之增加,且随着生育时期推进,株高变化幅度增大。其中,以200mm处理株高最低,初花期、初荚期、初粒期株高分别为33.4064.171545.75px;处理株高最高,初花期、初荚期、初粒期株高分别为45.295.002579.25px。初花期、初荚期、初粒期各处理株高差值分别为30.831033.5px。自然降水株高介于200mm处理和 400mm处理之间。

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单株叶面积影响显着。单株叶面积在各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其中以初粒期叶面积差异最明显,其次是初荚期,差值分别为1508.2;初粒期、初荚期单株叶面积均以1200mm处理最高,分别为2272.3200mm处理单株叶面积最低;自然降水在初花期、初荚期略低于400mm处理,初粒期高于400mm处理。随着不同处理给水量的增加,大豆植株变高,叶面积和单株干重增加,且随生育时期推进,增幅加大,这与孟凯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笔者研究认为,大豆各项生理指标以800~1000mm给水处理表现最佳。在红光及近红外光波段内,大豆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均先呈上升趋势,然后趋于平稳,到1100nm附近,光谱反射率又开始下降,其中,在710nm之后,自然降雨的光谱反射率明显低于给水处理,并且1200mm处理的降水量的大豆叶片光谱 反射率最高。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分不仅影响大豆植株形态生长的建成,而且还影响其生理反应,进而影响产量的高低。在大豆初荚期初粒期间,以800~1000mm给水处理表现最佳,这与高振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大豆初荚期不同给水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是以相近的速度增长,这与闫秀峰、董钻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水分消耗作为大豆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生育期内水分供应条件必将影响大豆生产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过程。通过全土层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给水处理下大豆的株高、干物重及叶面积以及光合性能,为在大豆高产栽培中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水分资源,制定最佳供水方案提供依据,但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供水量对大豆的生育影响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