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土壤测试化验技术6

2019.7.1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五)田间校验试验中几项参数的计算

  土壤有效养分的田间校验试验不仅用于有效养分测试值的分级,而且可能通过试验获得一系列推荐施肥参数。

1 、试验设计 最简单,而又比较实用的设计是氮磷钾三要素肥力测定试验,即在本地区主要农田范围内选择土壤肥力不同的试验点(至少 20 个),在这些点上布置如下的:

氮磷钾三要素肥力测定试验:

处理 1 空白区(不施肥)

处理 2 无氮区(不施氮,其他肥料施足)

处理 3 无磷区(不施磷,其他肥料施足)

处理 4 无钾区(不施钾,其他肥料施足)

处理 5 全肥区(氮磷钾肥料均施足)

  试验区不施有机肥料,以免干扰化肥的效应,化肥用量应力争全肥区能获得高产。在试验点足够多时可不设重复,其他要求与常规试验相同。

  前作收获后或施肥前取基础土样。基础土样的分析化验除常规项目外,应测定所选用土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

  试验结束时,按小区测定产量,考种并取植株样本,折算成公顷产量和公顷生物量(总千量)。全肥区和空白区植株样本分析植株测全氮磷钾量,无 氮区植株测全氮含量,无磷区植株测全磷含量,无钾区植株测全氮含量。植株分析测定的氮 % 、磷 % 、钾 % 含量×每公顷总千重,即为每公顷植株氮磷钾吸收量。

2 、校验分级的划定 为了对本地区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进行高中低的划分,首先计算相对产量( % )。把 20 个试验点的基础土样土壤有效氮(或磷、钾)测试值与无氮(或磷、钾)处理相对产量在方格纸上作图,纵坐标为相对产量( % ),横坐标为土测值(毫克 / 千克)。根据图上散点分布趋势,用对数或其他曲线议程进行拟合,并按议程计算数值在图上作出曲线。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可根据曲线走向,直接在图上随手画出 曲线。从图上相对产量 100% 、 95% 、 75% 、 55% 处平行于横坐标用尺画线与校验曲线相交,从相交点垂直于横座标,用尺划线与横坐标上土测值相交。以< 55% 相对产量为“极低”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值,同量,相对产量 55%-75% 为“低”, 75%-95% 为“中”, 95%-100% 为“高,” > 100% 相对产量为“极高”,它们所对应的土测值即为该级肥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表 10-15 是京郊大白菜土壤肥力的分级。

表 10-15 京郊大白菜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分级(毫克 / 千克)

6.png

有效磷用 Olsen 法,有效钾用醋酸铵法。

3 、百千克作物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全肥区植株吸氮量(千克 / 公顷) = 全肥区植株含氮量( % )×全肥区植株总干重(千克 / 公顷)

全肥区植株吸磷量(千克 / 公顷) = 全肥区植株含磷量( % )×全肥区植株总干重(千克 / 公顷)

全肥区植株吸钾量(千克 / 公顷) = 全肥区植株含钾量( % )×全肥区植株总干重(千克 / 公顶)

百千克作物产量的吸氮量(千克) = 全肥区植株吸氮量(千克 / 公顷)÷全肥区作物产量(千克 / 公顷)× 100

百千克作物产量的吸磷量(千克) = 全肥区植株吸磷量(千克 / 公顷)÷全肥区作物产量(千克 / 公顷)× 100

百千克作物产量的吸钾量(千克) = 全肥区植株吸钾量(千克 / 公顷)÷全肥区作物产量(千克 / 公顷)× 100

  根据 20 个试验点全肥区作物的不同产量即可获得不同产量水平的百千克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农作物形成一定产量时,从土壤吸收的氮磷钾等各种养分的数量决定于作物的遗传特性,了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刘伟等人( 1985 )在吉林省进行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品种和栽培条件范围内,百千克产量的养分吸收量的变幅不大,接近一个常数。他们在水稻上所获得的资料列于表 10-16 、表 10-17 、表 10-18

表 10-16 水稻不同品种百千克产量养分吸收量(千克)

7.png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