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组织培养再生的步骤二——植株诱导

2019.11.2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本阶段是组织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作用下,外植体通过三条途径迅速增殖,这就是侧芽增殖、诱导不定芽的形成和诱导胚状体的形成。

侧芽增殖

种子植物的每个叶腋中通常都存在着腋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它生长。现在知道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可被外源的细胞分裂素打破,所以在利用侧芽增殖这条途径时,培养基中几乎都要加入细胞分裂素(有时也加入少量生长素)。由于细胞分裂素的持续作用,侧芽不断分化和生长,逐渐形成芽丛。如果反复切割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就可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的芽。

侧芽增殖的主要优点是能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因为茎尖的细胞常是均一的二倍体细胞,它不易受培养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也易于保持嵌合体的性状。目前已有近百种植物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如草毒(Fragaria ananassa Duch.)、苹果、葡萄(Vitis vinifera L.)、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Houtt.)、非洲菊、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凤梨[Ananas comosus(L.) Merr.]等。

关于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是0.1~10.0毫克/升,一般为1.0~2.0毫克/升。在几种细胞分裂素中用的最多的是6-苄基嘌呤,其次是激动素和异戎基腺苷,玉米素用的很少。

除了细胞分裂素之外,在培养基中还经常加入低浓度的生长素以促进腋芽的生长。常用的生长素是萘乙酸、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浓度为0.1~1.0毫克/升)。

不定芽的诱导形成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种植物的器官可以产生不定芽。在培养条件下,由于所需要的外植体很小又加上激素的作用,可以使这种产生不定芽的能力得到极好的发挥,如秋海棠或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用常规的叶插法繁殖时,每片叶只能产生几个到十几个芽,但用叶切段在培养基中可产生成千上万个芽。在培养条件下,还能使自然条件下不产生不定芽的器官形成不定芽,如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叶、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 Tzvel.]的花和叶片、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var.viridulum Baker)和水仙的鳞片以及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的花茎等。

在诱导外植体形成不定芽时,一般使用细胞分裂素高于生长素比值的激素配比,少数情况下也采用二者比值接近1的配比。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6-苄基嘌呤,激动素和玉米素,浓度范围一般在0.1~10.0毫克/升。生长素是萘乙酸、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其浓度范围与细胞分裂素相同。为了使外植体形成不定芽,外源激素的供应只是一个方面,器官分化的性质还要决定于内源激素的状况。因此,对于不同的植物,使用的激素种类和浓度常有较大的变化。在具体操作时,应参考已有资料或相近种类的已有结果,以确定适当的浓度和配比。

胚状体的诱导形成

在自然界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由珠心产生胚状体。在培养条件下,现在已有30多个科的150多种植物可以产生胚状体。在诱导胚状体的形成时,其外植体一般取自胚、分生组织或生殖器官。为了获得胚状体,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应含有丰富的还原氮,并加入生长素(主要是2,4-D)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待胚状体发生后,要转移到降低浓度或没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胚状体成熟和生长。

胚状体途径的优点是增殖率高,而且胚状体既具胚芽又具胚根。因此,可免去生根这一步骤。但目前很多重要作物还不能形成胚状体,或产生的胚状体难以形成植株,另外胚状体遗传性也容易发生变异,所以目前除柑桔(Citrus)、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和咖啡(Coffea)等少作物外,都不采用这一途径。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