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艾伯维/强生Imbruvica单药治疗CLL,用药越早,结局越好!

2019.12.10
头像

小编

  2019年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2019)于近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召开。此次会议上,艾伯维(AbbVie)和强生(JNJ)公布了靶向抗癌药Imbruvica(中文商品名:亿珂®,通用名:ibrutinib,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两项III期研究(RESONATE,RESONATE-2)长期随访的一项新的综合分析结果。数据显示,Imbruvica用于CLL的早期治疗(一线治疗)具有改善的结果。


  Imbruvica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首创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由艾伯维旗下公司Pharmacyclics与强生旗下杨森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开发和商业化。

  这项新的综合分析评估了Imbruvica作为单药疗法用于CLL患者早期治疗的长期疗效,纳入分析的患者包括:先前未接受治疗的CLL患者(一线组,n=136,中位年龄:73岁)和复发或难治性CLL(R/R组,n=135,中位年龄:65岁)。结果显示,与R/R组相比,Imbruvica单药治疗在一线组(包括具有高危预后特征的患者)中显示出改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总缓解率(ORR)。

  具体数据为:(1)在长达6年的随访中(一线组:中位时间59.8个月;1-2线既往治疗组:中位时间66.2个月;≥3线既往治疗组:中位时间65.1个月),一线组和1-2种既往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3种既往治疗组中位PFS为40.1个月。(2)接受Imbruvica更早期治疗CLL的患者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60个月内病情保持无进展或存活(一线组:70%;1-2种既往治疗组:60%;≥3种既往治疗组:33%)。(3)与1-2种既往治疗组相比,一线治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34%(HR=0.66,95%CI:0.40-1.09)。(4)与≥3种既往治疗组相比,一线治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68%(HR=0.32,95%CI:0.21-0.49)。(5)OS方面,一线组或1-2种既往治疗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3种既往治疗组的中位OS为67.4个月。(6)ORR方面,在60个月时,一线组、1-2种既往治疗组、≥3种既往治疗组分别为92%、96%、88%。

  在分析时,一线组有58%的患者仍在接受Imbruvica治疗。总的来说,一线组中有6%的患者因进行性疾病而停药,而对于1-2种既往治疗组(22%)和≥3种既往治疗组(37%),进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停药原因。在所有三个组中,1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一线组:21%;1-2种既往治疗组:19%;≥3种既往治疗组:15%)。

  上述结果补充了新的临床证据,支持将Imbruvica应用于CLL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以前,化学免疫疗法一直是CLL早期治疗的保留方案。

  Imbruvica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小分子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所需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发挥抗癌作用。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复合物中的一个关键信号分子,在恶性B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以及其他多种严重致衰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mbruvica能够阻断介导B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扩散的信号通路,帮助杀死并降低癌细胞数量,延缓癌症的恶化。在临床试验中,单药及组合疗法针对广泛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展现出了强大的疗效。

  自2013年上市以来,Imbruvica在5种B细胞血液癌症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在内总共6种疾病领域获得了10项FDA批准:伴或不伴17p删除突变(del17p)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伴或不伴17p删除突变(del17p)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既往已接受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需要系统治疗并且至少接受过一种抗CD20疗法的边缘区淋巴瘤(MZL)、对一种或多种系统疗法治疗失败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目前,艾伯维和强生正在推进一个庞大的Imbruvica临床肿瘤开发项目。业界对Imbruvica的商业前景非常看好。今年6月,医药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发布报告:Imbruvica在2018年的全球销售额为44.54亿美元,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渗透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2024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95.14亿美元。

生物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