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2018年武汉病毒所已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辟谣:非同种

2020.1.29
头像

量子

哥哥姐姐们,求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有网友翻出2018年“科学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旧闻,怀疑“是否两年前就已发现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记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证,该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称2018年报道的“病毒”,与此次引发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种病毒”。

banquan5.jpeg

2018年4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其中提到,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发现,2016-2017年在我国造成2.4万多头猪死亡的流行性腹泻,其“罪魁祸首”是一种起源于蝙蝠的“新型冠状病毒”——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简称SADS冠状病毒。


banquan5.jpeg

中青报记者曾参与此次报道。该成果的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告诉记者,蝙蝠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SADS冠状病毒的发现与溯源研究证实,蝙蝠携带的某些冠状病毒可跨种传播至家畜并造成严重疾病。不过,SADS冠状病毒当时还只限定在猪致病,并没有证据显示SADS冠状病毒可进一步跨种感染人。

如今,这一成果再次被翻出来引发热议,石正丽也给出明确回应:此次武汉首先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18年报道出来感染猪的新型冠状病毒“SADS冠状病毒”,在分类学上不是一个“种”。

她说,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分离的电镜照片来看,2019-nCoV和2018年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DS冠状病毒”大概长得一样,但里面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不同。

banquan5.jpeg

1月26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也对此进行了辟谣,称2018年报道的研究对象是“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与此次引发肺炎疫情的不是同一种病毒。

石正丽还表示,针对蝙蝠持续开展冠状病毒的监测,发现、鉴定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蝙蝠冠状病毒,对于防控新发传染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野生动物携带的很多病毒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应远离野生动物。”

北京1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1月29日武汉病毒研究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成果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据中科院之声今天消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三种“老药物”: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其后续的临床使用,正在走相关程序报批。

1月21日,根据疫情快速处置与应急在科技方面的迫切需求,湖北省科技厅启动了“2019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并快速推进了相关研究工作。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科研攻关组组织了省内在病毒学及流行病学等几个相关领域实力较强的团队,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牵头,重点围绕“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临床诊治”、“抗病毒应急药物和疫苗”、“动物溯源研究”、“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等5个方面启动了应急研究,以期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溯源,尽快揭示病原感染后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和规律,尽快为疾病处置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尽快形成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应急救治的能力。

目前,国家科技部正在组织开展新型肺炎诊疗的科技攻关。湖北省启动的这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同国家科技部开展的新型肺炎诊疗应急研究形成了关于新型肺炎诊疗的科研攻关体系。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石正丽研究团队简介:

banquan5.jpeg

石正丽,女,1964年生。1987年武汉大学遗传学本科毕业,1990年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病毒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1]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2]  武汉病毒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副主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生物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新发病毒学科组组长。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

主要成就:研究证实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主要贡献:

2017年11月,石正丽团队曾在PLos Pathgens杂志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云南某一山洞中马蹄蝠连续五年的样品搜集,他们发现了蝙蝠中的SARS相关病毒(SARSr virus)是人SARS病毒祖先的更直接的证据。 

石正丽研究团队针对新发传染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历经多年持续研究,以我国蝙蝠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等重要病毒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我国蝙蝠携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新病毒发现与鉴定、跨种传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多项原创成果。最重要贡献包括证实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SARS的动物溯源提供多个重要证据;首次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体;发现腺病毒、圆环病毒等遗传多样的新型蝙蝠病毒等,其中关于SARS病毒溯源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研究开创了国内系统研究蝙蝠病毒的先河,对动物源新发病毒病原学、新病毒发现等研究方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研究团队也成为国际上蝙蝠病毒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实验室之一。 


获奖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9年1月8日,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者:石正丽、葛行义、张树义、李艳、杨兴娄(单位均为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5]  。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2008年:石正丽,蝙蝠的行为、进化及其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年:石正丽,虾类白斑症病毒病及其检测诊断技术的研究,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石正丽,对虾病毒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banquan5.jpeg

banquan5.jpeg


文章提到的专题
互联网综合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