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柳叶刀:危重症新冠肺炎病死率超60%,高危因素竟然是……

2020.2.27
头像

chloe

随遇而安

  2月24日《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项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尚游教授团队的研究,研究表明,危重症新冠肺炎可导致61.5%的患者死亡,年龄、共病均为死亡的高危因素。

105659_202002271040461.jpg

  研究指出,截至2月19日,中国大陆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为2.7%(2009人)。由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从轻度到重症不等,当前多项研究关注多为常规流调结果,危重患者具体信息数据很少。如果我们需要降低死亡率,那么这部分患者信息将至关重要。

  本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来自于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数据。在710例患者中,共有52例属于危重症患者。他们都是武汉市市民,从其他医院转院而来。他们平均年龄59岁,27人大于60岁,其中男性有35人。17人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21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的7人患脑血管病,这7人均死亡。所有的患者胸部X线检查均有双侧浸润。

  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98%)、咳嗽(77%)和呼吸困难(63.5%),大多数患者器官功能受损,包括35例(6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29%)急性肾损伤,12例(23%)心脏损伤,15例(29%)肝功能异常,1例(2%)气胸。

  就最终结果来看,在52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32例(61.5%)的人在28内死亡,从进入ICU到死亡的中位持续时间为7天。与生存者相比,死亡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比9),需机械通气的人比例更高(30比7)。

  在生存的20名患者中,有8人已经出院,三人在第28天仍在进行机械通气,其中一人也在接受ECMO治疗。与生存者相比,死亡者年龄更大(64与51),并且更有可能患有慢性病(17比4)。

  作者在总结中指出,目前由于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支持性护理以及隔离治疗。对于非危重症患者,密切随访足以控制疾病,然而对于危重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手段和重症监护。就目前数据来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于SARS和MERS:一项加拿大13个医院研究显示,38名SARS危重症患者中有13名(43%)在28天后死亡,新加坡一组数据是45名SARS危重症患者中17名死亡;沙特两家医院12名MERS重症患者有7名(58%)在90天死亡。

  重症病毒性肺炎易于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就目前数据来看,新冠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其他疾病导致的病死率(50%)相近。随着全国各地专家进驻武汉的重症监护室,以及各个医疗单位临床治疗能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有望看到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下降。

  与多数研究调查结果相同,新冠肺炎感染者多为男性,而这项研究的年龄段更高,并且死亡患者男性更大一些,这支持了年龄是患病与病死的高危因素这一结论。同时,我们发现有脑血管病病史的新冠肺炎患者进展到危重症乃至死亡的风险增加。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发热时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还有6例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时未发热,而在2—8天后才出现症状。发热表现的延迟增加了感染者早期识别的难度。从症状出现到发展为肺炎的中位时间为5天,这意味着早期以及重复性的放射学检查有助于筛查出易于转为重症的患者。

  80%的危重症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这是危重症感染者一个显著特征,因为病毒颗粒可靶向侵入淋巴细胞的细胞质成分导致其破坏,这在MERS感染者中也很常见。先前的一项研究显示,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中,35%只有轻度淋巴细胞减少症,这提示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反应新冠肺炎感染的严重程度。

  作者在总结中指出,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很高,可能在入驻重症监护室后的一至两周内死亡。其中,共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年龄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都是导致死亡风险上升的高危因素。危重症新冠肺炎对医院的重症护理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人员或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危害更甚,因此,我们需要尽早发现预防患者转化成重症肺炎的防控手段,对危重症患者尽早加以积极干预,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疾病病死率。

  参考资料:

  1.The lancet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ARS-CoV-2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single-centere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文章提到的专题
搜狐健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