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生化实验讲义(理论部分)——层析技术(四)

2020.3.2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5. 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
  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在这种层析过程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而先从柱中流出。
  一般来说,分离纯化极性大的分子(带电离子等)采用正相色谱(或正相柱),而分离纯化极性小的有机分子(有机酸、醇、酚等)多采用反相色谱(或反相柱)。
  6. 操作容量(或交换容量)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分与基质(固定相)反应达到平衡时,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我们称为操作容量(或交换容量)。它的单位是毫摩尔(或毫克)/克(基质)或毫摩尔(或毫克)/毫升(基质),数值越大,表明基质对该物质的亲合力越强。应当注意,同一种基质对不同种类分子的操作容量是不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于分子大小(空间效应)、带电荷的多少、溶剂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操作时,加入的样品量要尽量少些,特别是生物大分子,样品的加入量更要进行控制,否则用层析办法不能得到有效的分离。
  3.1.4 层析法的分类
  层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纸层析是指以滤纸作为基质的层析。薄层层析是将基质在玻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成一薄层,在薄层上进行层析。柱层析则是指将基质填装在管中形成柱形,在柱中进行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主要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快速检测分析和少量分离制备,通常为一次性使用,而柱层析是常用的层析形式,适用于样品分析、分离。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都通常采用柱层析形式。
  2. 根据流动相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气相层析是指流动相为气体的层析,而液相层析指流动相为液体的层析。气相层析测定样品时需要气化,大大限制了其在生化领域的应用,主要用于氨基酸、核酸、糖类、脂肪酸等小分子的分析鉴定。而液相层析是生物领域最常用的层析形式,适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分离。
  3.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分类,层析主要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吸附层析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待分离物与吸附剂之间吸附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技术。
  分配层析是根据在一个有两相同时存在的溶剂系统中,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是根据生物大分子和配体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如酶和抑制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等),将某种配体连接在载体上作为固定相,而对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是分离生物大分子最为有效的层析技术,具有很高分辨率。
  3.1.5 柱层析的基本装置及基本操作
  目前,最常用的层析类型是各种柱层析,下面就简述柱层析的基本装置及操作方法,薄层层析的装置和操作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1. 柱层析的基本装置
  2. 柱层析的基本操作
  柱层析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一些步骤:
  ⑴ 装柱
  柱子装的质量好与差,是柱层析法能否成功分离纯化物质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要求柱子装的要均匀,不能分层,柱子中不能有气泡等。否则要重新装柱。
  首先选好柱子,根据层析的基质和分离目的而定。一般柱子的直径与长度比为1:10~50;凝胶柱可以选1:100~200,同时将柱子洗涤干净。
  将层析用的基质(如吸附剂、树脂、凝胶等)在适当的溶剂或缓冲液中溶胀,并用适当浓度的酸(0.5N~1N)、碱 (0.5N~1N)、盐(0.5M~1M)溶液洗涤处理,以除去其表面可能吸附的杂质。然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真空抽气(吸附剂等与溶液混合在一起),以除去其内部的气泡。
关闭层析柱出水口,并装入1/3柱高的缓冲液,并将处理好的吸附剂等缓慢地倒入柱中,使其沉降约3cm高。
打开出水口,控制适当流速,使吸附剂等均匀沉降,并不断加入吸附剂溶液。(吸附剂的多少根据分离样品的多少而定。)注意不能干柱、分层,否则必须重新装柱。
  最后使柱中基质表面平坦并在表面上留有2~3cm高的缓冲液,同时关闭出水口。(采用机械化装柱法在此省略。)
  ⑵ 平衡
  柱子装好后,要用所需的缓冲液(有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平衡柱子。用恒流泵在恒定压力下走柱子(平衡与洗脱时的压力尽可能保持相同)。平衡液体积一般为3~5倍柱床体积,以保证平衡后柱床体积稳定及基质充分平衡。如果需要,可用兰色葡聚糖2000在恒压下走柱,如色带均匀下降,则说明柱子是均匀的。有时柱子平衡好后,还要进行转型处理。这方面的内容在离子交换层析中加以介绍。
  ⑶ 加样
  加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分离的效果。一般讲,加样量尽量少些,分离效果比较好。通常加样量应少于20%的操作容量,体积应低于5%的床体积,对于分析性柱层析,一般不超过床体积的1%。当然,最大加样量必须在具体条件下多次试验后才能决定。
  应注意的是,加样时应缓慢小心地将样品溶液加到固定相表面,尽量避免冲击基质,以保持基质表面平坦。详细操作见层析实验。
  ⑷ 洗脱
  当我们选定好洗脱液后,洗脱的方式可分为简单洗脱、分步洗脱和梯度洗脱三种。
  简单洗脱:柱子始终用同样的一种溶剂洗脱,直到层析分离过程结束为止。如果被分离物质对固定相的亲合力差异不大,其区带的洗脱时间间隔(或洗脱体积间隔)也不长,采用这种方法是适宜的。但选择的溶剂必须很合适方能使各组分的分配系数较大。否则应采用下面的方法。
  分步洗脱:这种方法按照递增洗脱能力顺序排列的几种洗脱液,进行逐级洗脱。它主要对混合物组成简单、各组分性质差异较大或需快速分离时适用。每次用一种洗脱液将其中一种组分快速洗脱下来。
  梯度洗脱:当混合物中组分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小时,一般采用梯度洗脱。它的洗脱能力是逐步连续增加的,梯度可以指浓度、极性、离子强度或pH值等。最常用的是浓度梯度。在水溶液中,亦即离子强度梯度。可形成梯度的形式有三种。
  洗脱条件的选择,也是影响层析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对所分离的混合物的性质了解较少时,一般先采用线性梯度洗脱的方式去尝试,但梯度的斜率要小一些,尽管洗脱时间较长,但对性质相近的组分分离更为有利。同时还应注意洗脱时的速率。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流速的快慢将影响理论塔板高度,从而影响分辨率。事实上,速度太快,各组分在固液两相中平衡时间短,相互分不开,仍以混合组分流出。速度太慢,将增大物质的扩散,同样达不到理想的分离效果。只有多次试验才会得到合适的流速。总之,我们必须经过反复的试验与调整(可以用正交试验或优选法),才能得到最佳的洗脱条件。还应强调的一点是,在整个洗脱过程中,千万不能干柱,否则分离纯化将会前功尽弃。
  ⑸ 收集、鉴定及保存
  在生化实验中,基本上我们都是采用部分收集器来收集分离纯化的样品。由于检测系统的分辨率有限,洗脱峰不一定能代表一个纯净的组分。因此,每管的收集量不能太多,一般1ml-5ml / 管。如果分离的物质性质很相近,可低至0.5ml / 管。这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合并一个峰的各管溶液之前,还要进行鉴定。例如,一个蛋白峰的各管溶液,我们要先用电泳法对各管进行鉴定。对于是单条带的,认为已达电泳纯,合并在一起。其他的另行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物质采用相应的鉴定方法,在这里不再叙述。最后,为了保持所得产品的稳定性与生物活性,我们一般采用透析除盐、超滤或减压薄膜浓缩,再冰冻干燥,得到干粉,在低温下保存备用。
  ⑹ 基质(吸附剂、交换树脂或凝胶等)的再生
  许多基质(吸附剂、交换树脂或凝胶等)可以反复使用多次,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层析后要回收处理,以备再用,严禁乱倒乱扔。这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科学作风问题。各种基质的再生方法可参阅具体层析实验及有关文献。
  3.2 凝胶层析
  3.2.1 简介
  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又称为凝胶排阻层析(gel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分子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凝胶渗透层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等。它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顺序分离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液相色谱方法。1959年,Porath和Flodin首次用一种多孔聚合物-交联葡聚糖凝胶作为柱填料,分离水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样品,称为凝胶过滤。1964年,Moore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的交联聚苯乙烯凝胶,能够进行有机溶剂中的分离,称为凝胶渗透层析(流动相为有机溶剂的凝胶层析一般称为凝胶渗透层析)。随后这一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很多领域。
  凝胶层析是生物化学中一种常用的分离手段,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复性好、特别是不改变样品生物学活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蛋白质(包括酶)、核酸、多糖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同时还应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脱盐、样品浓缩等。
  3.2.2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凝胶层析是依据分子大小这一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纯化的。凝胶层析的固定相是惰性的珠状凝胶颗粒,凝胶颗粒的内部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形成很多孔穴。当含有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的样品进入凝胶层析柱后,各个组分就向固定相的孔穴内扩散,组分的扩散程度取决于孔穴的大小和组分分子大小。比孔穴孔径大的分子不能扩散到孔穴内部,完全被排阻在孔外,只能在凝胶颗粒外的空间随流动相向下流动,它们经历的流程短,流动速度快,所以首先流出;而较小的分子则可以完全渗透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经历的流程长,流动速度慢,所以最后流出;而分子大小介于二者之间的分子在流动中部分渗透,渗透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分子的大小,所以它们流出的时间介于二者之间,分子越大的组分越先流出,分子越小的组分越后流出。这样样品经过凝胶层析后,各个组分便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流出,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1. 外水体积、内水体积、基质体积、柱床体积、洗脱体积
  外水体积是指凝胶柱中凝胶颗粒周围空间的体积,也就是凝胶颗粒间液体流动相的体积。内水体积是指凝胶颗粒中孔穴的体积,凝胶层析中固定相体积就是指内水体积。基质体积是指凝胶颗粒实际骨架体积。而柱床体积就是指凝胶柱所能容纳的总体积。洗脱体积是指将样品中某一组分洗脱下来所需洗脱液的体积。我们设柱床体积为Vt,外水体积为Vo,内水体积为Vi,基质体积为Vg,则有:
      Vt=Vo+Vi+Vg     
  由于Vg相对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
      Vt=Vo+Vi  
  设洗脱体积为Ve,Ve一般是介于Vo 和Vt之间的。对于完全排阻的大分子,由于其不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只存在于流动相中,故其洗脱体积Ve=Vo;对于完全渗透的小分子,由于它可以存在于凝胶柱整个体积内(忽略凝胶本身体积Vg),故其洗脱体积Ve=Vt。分子量介于二者之间的分子,它们的洗脱体积也介于二者之间。有时可能会出现Ve ? Vt,这是由于这种分子与凝胶有吸附作用造成的。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