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

2020.6.08
头像

maxiaotu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并在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提出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904年)”的设想指导下,经许多学者努力开拓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1934年荷兰植物学家F.W.Went发现了生长素吲哚乙酸,随后不少学者又相继发现了吲哚丁酸、萘乙酸和2,4-D等生长素,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White首先建立了人工合成的综合培养基。20世纪50年代的一大突破是一类新的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它能促进细胞团产生不定芽或直接从组织表面形成不定芽,并长出越来越多的侧芽。1952年法国的G.Morel等将带病毒的大丽花茎尖切离培养,获得去病毒植株。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开始走向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同时研究工作也更加深入和扎实,为生产应用服务。

  20 世纪70年代初,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高潮,在作物上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育种成果,至少24种(包括小麦、水稻、烟草、玉米、三叶橡胶)以上的花粉植株是我国学者首先完成的。在此这期间,国外组培苗生产发展很快,欧洲许多国家纷纷建立植物微繁殖公司,主要是繁殖那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80年代以来,以商品为目的组培苗生产量以20%~30%的速度递增。

植物组织培养

  在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与之相应的设备、环境也在不断发展。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用植物克隆工厂生产的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个月,每年可收获4~5次。奥地利开始生产一种塔式植物克隆工厂(高30 m),现已被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丹麦建成了绿叶菜植物克隆工厂,可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等。日本建成一座由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植物克隆工厂,由5栋2层的楼房(8 300 m2)和2栋栽培温室(每栋1 800 m2)构成。北京已建成植物克隆花卉工厂、蔬菜克隆工厂、林木克隆工厂30多家。浙江省农科院植物组培中心从事花卉组织培养研究生产近20 a,拥有800 m2植物组培室和100 m2GMP无菌操作车间,年产组培苗达500万株以上,并在省内建有2个年产500万株以上的组培苗卫星生产车间,先后建立了观叶植物、多肉植物、林木、中草药等400多种植物的培养技术体系。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