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

2007.9.14
头像

贾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世界制药巨头称中国将成全球第3大医药市场

英国阿斯利康公司首席执行官布伦南6日在南京表示,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布伦南表示,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的新兴力量,对于阿斯利康公司来说,中国同样是新兴而且至关重要的市场。    

2006年5月,阿斯利康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用于建立研发基地。除了生产制造以及研发投资外,阿斯利康还于今年年初在中国建立了采购中心,主要负责从中国市场采购原料药并供应全球。  

布伦南说,中国原料药生产商的制造水平在过去10年间有了很大提升,中国采购中心将首先致力于原料药及制剂的采购,并逐步扩展到其他产品。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制药公司之一,2006年销售收入达264.7亿美元。 

中医“中国制造”难觅药企垂涎生物机会

“许多行业的‘中国制造’已经在全球市场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难觅中国医药方面‘中国制造’  的踪影。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国医药来说,生物医药是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后机会。”  日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这样描述中国发展生物医药的迫切性。

  于明德的话是有根据的。生物医药是医药领域的“小弟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球正在研发的生物医药产品有3000多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约有2000多种,而真正投入市场的只有200多种。因此,能够赶上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高速列车,可以说是中国医药未来的希望所在。

  事实上,国际资本市场也非常看好中国药企的价值。据北京医药集团副总经理骆燮龙介绍,仅今年1至4月份,就有5家国内医药企业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共募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而在本月中旬即将召开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峰会期间,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国际资本巨头都会前来寻找投资机会。骆燮龙认为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因为“资金始终是制约中国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董事长袁曙光表示,跨国公司研发基地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的发展,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我国制药研发领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越来越成熟的人才队伍,强烈吸引着国际巨头与中国的CRO公司不断合作,不断将研发中心投入到中国。专业从事CRO服务的上海药明德康公司在美国主板的成功上市,充分表明了国际资本市场看好中国CRO产业的前景。

  于明德认为,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开拓发达国家的制剂产品市场应当是国内药企的战略选择,目前已经有一批国内的企业和产品通过了美国的FDA认证。(中国企业报)

英国过去五年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并购量大增

据近期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英国过去五年来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兼并收购交易量迅速增长。2005年欧洲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生了66项并购,其中前10名中,有五项涉及英国公司。

2005年英国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制药行业有457家公司(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研发投入10.2亿英镑,年营业额30.3亿英镑。英国生物技术上市企业对GDP贡献达40%。2005年,英制药行业出口额达122亿英镑,创造34亿英镑贸易顺差。医药行业研发投入2000年以来一直占到全行业的25%,成为英主要产业之一。2007/08年度,英国的科研预算达33亿英镑,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能力及技术转让。(医药经济报)

“重磅炸弹”药面临仿制药冲击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些“重磅炸弹”药物已经开始受到仿制药的冲击。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安眠药安必恩(酒石酸唑吡坦)和辉瑞公司的降压药络活喜(氨氯氮平)专利今年双双到期。尽管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全力推出了品牌药AmbienCR(酒石酸唑吡坦缓释片,安必恩的长效版本),但由于仿制药的竞争,也未能阻止其销售的下滑。

在未来的5年里,有年销售额约600亿美元的药品将失去专利保护。这些重量级药品中包括默克公司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福善美(阿仑膦酸钠)(明年),TAP公司的Prevacid(兰索拉唑)(2009年),以及它们中的老大,辉瑞公司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2011年)。实际上,立普妥的销售已经受到默克公司降胆固醇药舒降之(辛伐他汀)的仿制药塞瓦停竞争的冲击。

由于近期缺乏重磅炸弹式的新药,一方面,在未来几年里,药品制造业将面临艰难境地;而另一方面,由于仿制药价格通常只是原研药的几分之一,大量仿制药的到来有助于全面降低卫生保健费用,也使得不少仿制药生产商受益,如梯瓦、巴尔、麦兰医学实验室公司等。正如一位分析家在该报道中指出的,一直到2010年,这些公司每年可以获得10%~13%的利润增长。(中国医药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