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亚细胞(细胞器)构造的组成与功能(三)

2020.7.1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 微体: microbody (peroxisome) 在植物种子内称为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0.5um,单位膜内包有中等致密颗粒,常见于肝、肾上皮细胞、支气管无纤毛上皮细胞中。

种类:● 有核样微体

● 有边缘板或哑铃样微体 

● 无核样微样

△ 中心粒: centrosome 
      通常位于核旁,与核中心联线可作为细胞中轴。 
      中心粒为圆筒状小体,直径0.1—0.5um,长0.3—0.7um,最长2.0um,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成对存在,相互垂直,中心为多个A,B,C三联微管,13(A)+11(B)+11(C)共35根直径为5nm的原丝组成。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和鸟苷酸 。微管附近有很多致密小体(随体satellite)或称中心粒周围卫星体,随体小球直径70nm。,以细丝附着于三联微管。
△ 微管:  microtubule
       尺寸:外径φ21—27nm,平均25nm,内径15nm,管厚5nm,长度变化不大(数个um)用梯度离心、电镜负染技术,可见管壁由13根直径为5nm的细丝直排而成,细丝是由φ5nm的管蛋白(tubulin)串成念珠状。 
       管蛋白有二个微管蛋白α及β,α,M为55000,β为60000,微管蛋白含蛋白连接酶,由α及β形成异二聚体(heterodimer) 由很多异聚体首尾串联成原丝,最后13根原丝串成一条微管。

●微管分单微管:对秋水仙素、长春花碱、低温(0-4℃)及流体静压敏感。

二联管:存在于纤毛和鞭毛内,由A/B/二微管组成、共用三微丝。

三联管:存在于中心粒和基体中,各共用三根微丝。

  △ 微丝:   

按直径分:● 细微丝: φ5—7nm,长1um 是肌动蛋白(actin)

● 粗微丝: φ10—14nm,长1.5um,是肌球蛋白(myosin)含ATP酶 

● 中微丝: φ9—12nm、很长,成束存在超微结构:
● 细微丝:由三种蛋白组成 201071317145.jpg肌动蛋白:300—400个球形单位串成纤维,每个球φ5nm,M=42000-- 48000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M=68000

肌原蛋白:  (troponin)

● 粗微丝:由250—300个肌球分子蛋白组成,每个M=480000,形如黄豆芽,头部含ATP酶,是M=12万重酶解肌球蛋白的第一段,颈部为M=6万的重酶解肌球蛋白的第二段,尾部是M=15万的轻酶解肌球蛋白。
● 中间丝:由富含氨基酸的蛋白丝组成(脯基酸,甲流氨酸,氨酸)
有张力微丝:波形中丝、连接中丝、神经中丝、神经胶质中丝等多种类型微丝。

 胞含体:指除细胞器外储积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的代谢物质,如糖原、脂类、蛋白质、色素颗粒和分泌颗粒,它们的存在与否、含量、形态与细胞类型及生理状态有关。                                          
     糖原:供给细胞能量的一部分,在肝、肌细胞中最丰富,线粒体、溶酶体中也有存在。 
     蛋白质包含物:以颗粒状或结晶状出现,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被一层厚9nm的膜所包围,成为颗粒状蛋白质包含物。 
     脂类:以脂滴存在于细胞质内、含脂肪酸,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等。

色素颗粒常见:黑色素(melanin) 

脂褐质 (lipofuscin) 

铁血黄素(hemosiderin)

  细胞器功能:

一. 核(nuclei):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和繁殖等活动,细胞的遗传物也存在于核中,有些核细胞在丢失核后便失去活化机能并趋于死亡。 

● 核膜功能:Ⅰ.调节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分子、离子进入核内,大分子物质由核孔移出;

Ⅱ.稳定核的形态及其他化学成分:核膜的复杂结构以及所含酶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核代谢;

 Ⅲ.选择性的释放RNA:细胞内RNA几乎全在细胞核内合成,一部分在核内降解,部分通过核孔、破核膜释出。

Ⅰ.合成核糖体前体分子;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核仁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 
● 核仁功能:Ⅱ.合成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Ⅲ.与细胞表面抗原的形成有关;

Ⅳ.控制RNA进入胞质;

Ⅴ.保护信息核糖核酸(mRNA)免其在核内解、聚
●核质功能:核液--某些种类核蛋白、染色质(chromatin)-- 在间期核中呈分散状态的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出现染色体(chromasome),分为异染色体和常染色质。




二. 细胞膜(质膜)(cell membrane或plasma membrane):
     
活细胞的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需借助膜来完成,如选择性通透作用、合成与分解代谢、代谢调节、能量转换与识别。 
       Ⅰ.通透作用:不是单纯地起着支架和屏障作用,还严格控制着物质进出--选择性的通透作用--被动扩散                          和主动运输; 
       Ⅱ.受体:细胞膜上特殊的一类分子,它们有选择性的和细胞中的一定活性物质结合产生一定效应、使细胞功能或物质代谢朝一定方向变化,与受体起作用的物质—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生化中称 这些为配体; 
       Ⅲ.调节代谢:在膜中的酶积极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并调节代谢; 
       Ⅳ.免疫作用:生物膜的抗原性意义重大,涉及胚胎发生中组织器官形成,器官移植、输血、细胞免疫、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抗原可以分为: 
       组织相容抗原:存在于各种细胞与血小板质膜上,40余种不同动物器官含不同的组织抗原,给器官移植带来困难。 
       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抗原不同决定了A,B,AB,O……14种血型系统,显示60种以上血型。 
        Ⅴ.细胞衣:膜外表面均覆有一层细胞衣(cell coat) 
                        ● 参加免疫作用:与免疫有关的膜抗原、特异受体、酶藏于胞衣中。
                        ● 保护作用:防止致病性损害。
                        ● 通透作用:构成分子筛及细胞活动介质。   
                        ● 其他作用:胞衣受损、裂隙、部分脱落会导致细胞死亡。 


Ⅵ.基板,细胞连接;201071317242.jpg

Ⅶ.微绒毛;  


Ⅷ.纤毛;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