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惊!北京大学副校长也出现学术不端?

2020.7.23
头像

chenghanfei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这次盯上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1.jpg

  近日,有网络消息指出:著名学术质疑网站 Pubpeer 陆续刊登了詹启敏的 25 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这些陆续被曝光的论文涉及将相同图片 PS 后应用于不同实验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实验数据和严重违反动物伦理。被举报的论文时间跨度超过 20 年,包括从1998年詹启敏在国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到近年来在北大医学部担任通讯作者的论文。

  DeepTech 发现,在 Pubpeer 网站,25 篇论文相关的评论指向或为数据重复、相同,或数据有违常识,或有违动物伦理。比如,学术打假人伊丽莎白 • 毕克(Elisabeth Bik)博士针对詹启敏 2015 年一篇《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论文发表评论称,小鼠的肿瘤过大,远非作者所称的 1 厘米,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获得的肿瘤的大小?这些符合动物伦理准则吗?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高虹在《科技导报》发表《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称,为既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又不给动物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业内普遍接受的小鼠肿瘤体积最大直径为 1.5 厘米。2015 年 9 月,《自然》杂志曾发表勘误表,以一篇研究中部分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超出允许的最大直径1.5 厘米为由,撤销了论文中的部分数据,论文作者向公众道歉。

  毕克告诉 DeepTech,她只是评论了 25 篇论文中的一篇,其他评论者指出的小鼠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另一篇论文的小鼠肿瘤更加夸张。她说,詹启敏这些论文更多的问题是同一张图片用在不同样本上,同一个作者犯了这么多错误,可见其实验室管理之凌乱,他们应该谨慎标记图片,并追踪图片和样本。

  在数月时间内,只有寥寥几篇得到疑似作者的回应。其中一篇 2015 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评论指数据重复,疑似作者“Yongping Cui” 留言辩解称图片排序发生了错误。

  只有一篇针对 2010 年《中国医学前沿杂志》(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论文的评论得到了署名 “Qimin Zhan” 的回应。该论文有 2 个评论,其一认为研究结果不可信,因为肌动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中,但该研究核蛋白样品中发现了肌动蛋白的免疫印迹带。其二认为实验数据显示,TP53 基因在 YES2 和 EC9706 没有表达,这有违常识。

  “Qimin Zhan”回复说:第一个问题是因为研究分离得到的核蛋白质量低下,并认为此数据不影响其结论。第二个问题则是在这两种细胞系中没有检测到 TP53 基因的表达产物。

  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从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王晨光告诉 DeepTech,25 篇涉嫌论文中,除了几篇涉及动物伦理外,其余多属于图片重复,这种 “偷懒” 式造假是无法用疏忽来解释的。

  对于 2010 年《中国医学前沿杂志》论文问题,王晨光的看法是,评论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不能确认属于造假,但 “Qimin Zhan” 的回答反而透露出其实验室研究管理的混乱无序。

  另外一位关注学术不端的科研人员也表示,“就我看到的几篇来说,确实存在图片造假问题”。

  DeepTech 梳理发现,这 25 篇涉及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从 1998 年到 2019 年。1998 年这篇论文发表在《分子细胞生物学报》(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5 月刊,根据詹启敏简历,此时他尚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担任高级研究助理。2019 年有涉嫌论文 6 篇,此时詹启敏已是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这 6 篇论文被指数据重复、相同或有违动物伦理。

  毕克说,对于这些问题论文,包括大小鼠肿瘤在内的论文应撤回,并在此基础上,永远不允许作者再次进行动物实验。此外,对于大多数其他论文,作者需要向该期刊发送更正信息,并且他们将来需要加倍小心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12 月,科研出版 (医学) 学术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詹启敏和中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闻德亮担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称,学术监察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科研伦理、出版伦理、学术诚信建设,同时接受全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进行独立调查和认定。此外,对每一学术不端行为的最终调查结果将向社会和媒体公布。

  截至发稿,詹启敏对于 DeepTech 的邮件询问并无回应。

  附詹启敏在北京大学官网的简历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1.jpg

  詹启敏:男,汉族,1959 年 1 月生于江西乐平市,祖籍江西婺源。1975 年 8 月参加工作,1986 年 12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 973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

  1982 年 12 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1987 年 8 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1982 年 12 月至 1984 年 8 月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系助教,1987 年 8 月至 1989 年 8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处国际合作交流科科长,1989 年 8 月至 12 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博士后,1989 年 12 月至 1991 年 8 月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1991 年 9 月至 1995 年 12 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博士后,1996 年 1 月至 1998 年 8 月在癌症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8 年 9 月至 2003 年 2 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任助理教授,2003 年 3 月至 2003 年 12 月在该校任终身教职副教授。2002 年 1 月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 年 5 月至 2016 年 4 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6 年 4 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5 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部主任,2018 年 5 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2019 年 3 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国家 863 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和生物医药主题组组长,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生物药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科技专项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物医药技术战略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阐明多个重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细胞癌变和肿瘤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在基因组水平全面系统的揭示了食管癌的遗传突变背景,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3 次担任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5 年),2 次承担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9 年资助),发表 SCI 学术论文 240 多篇,包括 Nature,Cell, J Clin Invest, EMBO, Mol Cell Biol, Science, Cancer Res, Oncogene, J Biol Chem and PNAS, 发表科技论文的 SCI 引用 14000 多次,主编著作 5 部。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150 余次,15 次担任国际(双边)会议共同主席。


PubPeer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