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细菌的荚膜染色(capsule stain)

2020.9.0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实验原理
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实验器材
1.活材料
培养3-5天的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俗称“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
2.染色液和试剂
Tyler法染色液、用滤纸过滤后的绘图墨水、复红染色液、黑素、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器材
载玻片、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
推荐以下四种染色法,其中以湿墨水方法较简便,并且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如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则效果更佳。
1.负染色法:
(1)制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加蒸馏水一滴,取少量菌体放入水滴中混匀并涂布。
(2)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3)染色:在涂面上加复红染色液染色2—3min。
(4)水洗:用水洗去复红染液。
(5)干燥:将染色片放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6)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边加一小滴黑素,用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轻轻接触黑素,使黑素沿玻片边缘散开,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
(7)镜检: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影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
2.湿墨水法
(1)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
(3)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3.干墨水法
(1)制菌液:加1滴6%葡萄糖液于洁净载玻片一端,挑少量胶质芽孢杆菌与其充分混合,再加1环墨水,充分混匀。
(2)制片:左手执玻片,右手另拿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将载玻片的一边与菌液接触,使菌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以30度角,迅速而均匀地将菌液拉向玻片的一端,使菌液铺成一薄膜。
(3)干燥: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用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 min,立即倾去甲醇。
(5)干燥:在酒精灯上方,用文火干燥。
(6)染色:用甲基紫染1—2min。
(7)水洗:用自来水轻洗,自然干燥。
(8)镜检:先用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圈。
4.Tyler法
(1)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可多挑些菌体与水充分混合,并将粘稠的菌液尽量涂开,但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
(2)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3)染色:用Tyler染色液染5-7min。
(4)脱色:用20% CuSO4水溶液洗去结晶紫,脱色要适度(冲洗2遍)。用吸水纸吸干,并立即加1—2滴香柏油于涂片处,以防止CuSO4结晶的形成。
(5)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观察完毕后注意用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结果:背景蓝紫色,菌体紫色,荚膜无色或浅紫色。
注意事项
1.加盖玻片时不可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
2.应用干墨水法时,涂片要放在火焰较高处并用文火干燥,不可使玻片发热。
3.在采用Tyler法染色时,标本经染色后不可用水洗,必须用20%CuSO4冲洗。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