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关于病毒的消毒小常识-如何选择消毒剂(一)

2021.3.08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毒消毒小常识,都在这里了

防疫期间,切断传播途径是我们预防新冠病毒(COVID-19)的有效措施,而消毒剂在切断传播途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身边有哪些熟知的消毒剂呢?

小编带着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消毒剂的原理和用途吧~

消毒剂按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消毒剂是把双刃剑
 

消毒剂在发挥消毒作用的同时,不免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毒性,刺激性,腐蚀性,致癌性,易燃易爆等。酒精因其刺激性气味不可长期使用,更不可大量喷洒至婴幼儿或成人身体上,避免酒精中毒。含氯消毒液不能和洁厕灵同时使用,容易产生有毒气体;也不推荐和酒精同时使用,消毒效果可能减弱甚至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Pharmacidal(环境友好型消毒剂)


逍鹏生物推出Pharmacidal消毒剂
 

13219070_1.jpeg

 

醇类消毒剂


原理:醇类消毒剂最典型的代表是乙醇。乙醇的抗菌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如图1所示)。
 

13219089_%E5%9B%BE1.%E9%85%92%E7%B2%BE%E4%BD%9C%E7%94%A8%E4%BA%8E%E8%9B%8B%E7%99%BD%E8%B4%A8%E7%A4%BA%E6%84%8F%E5%9B%BE.webp.jpeg

图1.酒精作用于蛋白质示意图
 

医疗上用的医用酒精之所以定为75%是因为一般细菌有细胞壁,浓度过高的乙醇,例如无水酒精,会把细菌细胞膜的蛋白凝固反而形成一层屏障使乙醇难以进入到细菌内部,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灭。浓度过低虽然能够进入细菌内部但是不足以将细菌内部的蛋白凝固也起不到杀灭作用。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目的,最适宜的浓度是70%,但是由于酒精容易挥发,所以为了保证有效浓度,医用酒精浓度定为75%。
 

酒精可以有效灭活多数亲脂性的病毒 (如疱疹、牛痘、流感病毒)和亲水性病毒(腺病毒、肠病毒、鼻病毒)。
 

用途:在医疗上,酒精已被有效地用于消毒温度计、医院呼机、听诊器等医疗设备。在家庭生活中,酒精湿巾一直被用于消毒小的表面如电脑、桌面、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注意事项:酒精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因其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的消毒。酒精属于易燃品,因此必须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含氯消毒剂


原理:首先,次氯酸钠消毒杀菌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它的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其次,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如图2所示)。同时,次氯酸产生出的氯离子还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丧失活性而死亡。
 

13219099_%E5%9B%BE2.%E6%AC%A1%E6%B0%AF%E9%85%B8%E4%BD%9C%E7%94%A8%E4%BA%8E%E8%9B%8B%E7%99%BD%E8%B4%A8%E5%8F%8D%E5%BA%94%E6%96%B9%E7%A8%8B%E5%BC%8F.webp.jpeg

图2. 次氯酸作用于蛋白质反应方程式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和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它们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病毒、真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如:阿特霉素孢子、梭状芽胞杆菌孢子)。
 

用途:这类消毒剂不易残留毒性,价格便宜,作用迅速。次氯酸钠是此类消毒剂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也是84消毒液,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可以用来消毒餐具、桌椅等物品。二氧化氯是一种低毒的水产消毒剂,易溶于水,无刺激性,无副作用,但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生活中,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一般小于100ppm。因此,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可用于皮肤、外耳道、口腔黏膜、尿道;塑料、玻璃、人造纤维;蔬菜、水果等消毒。
 

注意事项:家用漂白剂(次氯酸钠浓度为5.25-6.15%)可造成眼部刺激或口腔、咽喉、食道和胃烧伤,使用时要注意防范,戴口罩或眼罩;使用次氯酸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对金属的腐蚀性、有机物的钝化作用、织物变色或“漂白”、与氨或酸(如洁厕灵)混合时易释放出有毒氯气。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