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结核病及其实验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2021.4.2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单病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杀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结核病的严峻形势

  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造成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的回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约20亿)已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如不采取措施,今后10年内还将有3亿人受结核菌感染。全球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如不控制今后10年还将有9000万人发病。结核病的死亡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结核病,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形势尤其严峻,98%的结核病死亡和95%的新发结核病是在发展中国家。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重申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2000年3月24日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了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结核病与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大会通过了《阿姆斯特丹遏制结核病宣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提出“缔造新的伙伴关系以遏制结核病”。

  在我国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但结核病的疫情依然相当严重,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结核病的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位。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在未来龙去脉0年内可能有3000万人发生结核病。目前我国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21.6/1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57.8/10万,估算全国现有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75%的病人年龄在15-50岁之间。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当前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传染病。鉴于我国结核病的严峻形势,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实现我国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结核病细菌学检查现状

  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结核菌的遗传特性决定的生长周期长,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标准化等原因,使细菌学诊断发展缓慢,无法充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因此,发燕尾服特异、敏感、早期、快速、简便和预测预后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是大家共同期盼的。

  常用的细菌学检查方法:(1)痰涂片镜检法是全世界的结核病实验室外都在使用的最基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其特点是简例、快速和价廉,当天出结果,但无法辨别死菌活菌;敏感性低,通常需5000-10000条菌/ml才能够得到阳性结果;特异性差,各种抗酸杆菌均可着色,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才可确定是否为结核菌,有关这一方法的改进研究和评价很多,但由于检测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2)痰结核菌常规培养法:是鉴定死菌活菌的可靠方法,被誉为“黄金标准”。缺点是时间长,需求周才能报出结果,且敏感性低,余片阳性标本只有约80%培养阳性; 特异性差,各种分枝杆菌均可生长,需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才可确定是否为结核菌。(3)药物敏感性试验:用于鉴定结核菌对抗菌素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水平。这项试验通常是在痰结核菌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的,故需时更长。(4)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是根据不同分枝杆菌的理化特性,以生物化学的方法为主。可以精确地鉴定分枝杆菌的不同菌种,但操作复杂,且个别试验使用的药品,有一定的危险性。(5)痰结核菌快速培养系统: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痰结核菌快速培养、药敏系统。该方法将阳性检出时间较L-J法明显缩短,从常规培养的8周缩短到3-14d,且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结核病的细菌学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结核病细菌学诊断的发展。主要问题是仪器与试剂的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

三、研究中的结核病诊断技术

  由于现有结核病细菌学诊断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寻找简便、快速、实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防治结核病工作者在细菌 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在结核病的实验诊断中引入了多项技术指标并取得了一定的进燕尾服。建立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

  1.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技术:近年来报道较多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技术:这项技术起始于19世纪末,主要是检测血清内的抗结核抗菌素体。它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技术,并且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76年Nassau首先将酶疫吸附试验(ELISA)法应用于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以后,由于这种方法具有与同位素检测相似的灵敏度并避免了同位素的,放射性污染,国内外一直没有间断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检测结核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70%-90%,假阳性在4%-8%,这一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核菌的抗原性较弱且属间和种间共同抗原决定簇的存在及体液免疫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未得到充分的阐明,致使ELISA这一备清学诊断技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也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引入了结核病实验研究范围。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以核酸生物化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内最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自1989年引入结核病的诊断以来,立即成为结核病细菌 学诊断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经过数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度的资料和经验,使这一方法不断完善,其反应灵敏、特异、快速的特性在多数报告中得到肯定。PCR的技术操作并不复杂,但是要求很高的技术质量。因扩增子气溶胶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和因标本中抑制物质存在而导致的假阴性和试剂盒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是影响PCR结果可信性的关键。为此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开发出新的高敏度和高特异性的PCR方法,如逆转录PCR法、巢式PCR法、单管巢式逆转录PCR法、实时荧光PCRE、酶联PCR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者们还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应用于结核菌的耐药性测定及核酸指纹分析,在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四、结核病诊断展望

  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为结核病的实验诊断带来广阔的前景,结核病的诊断在现有基础上,受分子生物学发展之惠,将会出现空前的进步,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将会不断出现,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免疫学和基因诊断技术将会克服现有的不足,在灵敏度、特异性、简便、快速、标准化、自动化诸方面满足结核病诊断的要求。但常规细菌和学检查由于其客观性、直观性及简便、价廉等优点,仍将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如何使结核病的常规细菌学检查标准化、规范化还是实验室工作的奋斗目标。相信未来结核病的实验诊断,仍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结核菌检测的常规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机结合,将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