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份「脑脊液常规化验单 」摆在你面前,你会解读吗?

2021.5.0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临床工作中,作为一名神经科医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经常性行腰椎穿刺后送脑脊液常规检查,所得报告可以详细我们告知患者病情状态,并对我们进行进一步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我们今天来学习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般性状

1、外观

(1)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

(2)临床意义:

a.红色:

主要与穿刺损伤性出血鉴别;

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三管试验均匀血性,静置不凝固,离心后上液黄色,因含铁质上液潜血联苯胺试验(+),镜下多见皱缩红细胞;

如为损伤性出血,三管试验初为血性,逐渐变淡转为无色透明,离心后上清为透明水样,因无铁质上液潜血联苯胺试验( - ),镜下红细胞形态完整;

b.黄色:

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5~6小时红细胞破坏可逐渐产生黄变,48小时明显,3周后消失;

由于椎管阻塞或癌肿浸润致脑脊液蛋白增高,产生梗阻性和郁滞性黄变症,与出血性黄变症不同点在于蛋白量极高,当脑脊液蛋白量超过1500mg/L时,腰穿采集脑脊液可以发生自发性凝固,称为Froin氏现象;

严重黄疸(血清胆红素>150mg/L)或来自血液中的其他黄色物质如胡萝卜素、脂色素等由于血脑屏障的病理性改变(如脑膜炎)弥散入脑脊液的影响;

c.乳白色:脑脊液中蛋白及白细胞含量很高(每立方毫米在500以上),或有大量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存在时可以呈现乳白色混浊;

d.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e.褐色或黑色: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的侵犯。

2、透明度

(1)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

(2)临床意义:

a.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b.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c.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d.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e.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潘氏(Pandy)试验

在热的2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苯酚(石碳酸),强力混合后,放置37℃48小时。使用时放置室温下,吸取其上清液10ml于12X100mm的试管中,滴入一滴脑脊液,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其是否有白色沉淀,而判定阴阳性。

(1)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饱和石炭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呈现轻度白色絮状物者为正常情况(+);

(2)临床意义:异常情况有:明显白色絮状物者为(++),白色絮状沉淀者(+++),絮状凝块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颅内出血等,均见蛋白质增加,且多为球蛋白增加,潘氏试验呈阳性反应。

镜检 

1、细胞总数

(1)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2)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a.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c.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3)细胞种类变化的临床意义:

a.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b.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c.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e.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f.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g.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h.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葡萄糖定量

(1)正常参考值:

成人:2.8-4.5mmol/L;

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

(2)临床意义:

a.糖量降低比较有临床意义,主要见于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癌肿、脑的囊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寄生虫感染、细菌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恶性脑肿瘤等;

b.糖量增高见于血糖含量增高(故应同时查血糖量核对)以及中枢系统病毒感染、脑外伤、后颅凹及Ⅲ脑室底部肿瘤和高热等,以上均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

3、蛋白定量

(1)正常参考值:

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2)临床意义

a.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b.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

c.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d.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4、氯

(1)正常参考值:

成人:120-132mmol/L;

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2)临床意义:

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和血液氯化物含量有减少时(如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少,血液氯化物含量增高(如尿毒症、脱水等)时增高。

常见脑、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那么,我们就来在临床中活学活用一下,分析相关疾病脑脊液的鉴别:

是不是有一丝豁然开朗的感觉?2ml脑脊液,我们学习了如此之多的知识。另外告诉大家,以后脑脊液抽取后2小时之内送检,否则所得结果会出现很大偏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