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浅谈痰培养的局限性

2021.5.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目前痰培养已然成为临床标本送检的主要类型,甚至占临床总标本数的一半以上;但是痰标本培养是否能够真正反映出患者的感染情况,请看本文详解。

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是人体相对开放的3大通道,易被外界致病原侵入而发生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是社区甚至院内感染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类感染,通常呼吸道感染可分布于全院各科室,而呼吸道感染往往也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

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很多,包括涂片、培养、抗原/抗体滴定及DNA监测等,其中,痰标本培养因其操作简便、标本易于获得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痰标本培养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

1、痰标本培养一般需要48—72h,报告时间长,不利于临床采取及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尤其是重症肺炎需要及早进行治疗,若起始恰当治疗延误,则病死率将明显增高。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通常只有30%左右可获得有意义的痰培养结果,且相当一部分结果与真实致病原可能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对痰检查阳性的CAP患者行经胸壁针吸活检取标本检测致病菌,两者一致率仅为44%。

3、若标本采集前应用了抗菌药物,则将降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氧菌的分离率;此外,厌氧菌也是肺脓肿、脓胸、老年患者或脑卒中患者的重要致病菌,但常规培养一般分离不到厌氧菌。

4、实验室报告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很多情况下难以排出细菌定植或污染。

5、痰标本培养发现不同病原体的意义不同,如检测到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曲霉等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嗜麦芽假单胞菌则有可能是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定植菌的移行状态。

6、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其下呼吸道不可能绝对无菌,常常会有细菌定植,应根据临床表现来判定,不能查到细菌便认定为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同一种疾病,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致病原组成与耐药特征会有较大的不同,所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不能照抄指南,不能盲目的依赖微生物学结果,而是应结合临床表现,参照依据循证医学制定的本地区致病原流行病学资料与耐药特点来选择药物。

特别作为院感专职人员,我们目前亟需关注的,除了常规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外,更重要的是给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所在地区真实可靠的社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特征,以向临床医生的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