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2021.5.1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健康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血液中可出现细菌,依程度不同分为菌血症、败血症或毒血症。当细菌侵入骨髓可引起严重的骨髓炎。尽早确立诊断是良好预后的关键,而把握送检指征是早期诊断的最好保证。

  一、[送检指征]

  1.症状指征:发热;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志昏迷或休克

  2.疾病指征: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艾滋病;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长期输液或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患者;

  3.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流易感性: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内各科危重患者集中的病区,ICU病房肺炎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泌尿系感染高达20%以上,脏器功能衰竭约占50%,死亡率可达23.6%。这些患者的免疫力重度下降,任何部位的局部感染都将导致血流的播散,因此对于ICU病区患者及时的血液培养是降低ICU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4.骨髓培养:骨髓培养和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抽取骨髓不易被患者接受,且操作手续较血液繁琐,所以常规血液感染有指征时以抽取血液培养为主。但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会远高于血液培养。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时间

  (1).一般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时采血。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用药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细菌的分离阳性率与采集的频率和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成人中,菌血症时非常低的,因此增加采样的频率和改变由一个部位采样而变为多部位采样,将会提高血液培养的阳性率。

  (2).布鲁杆菌感染:最易获得阳性培养的是发热期的血液或骨髓。除发热期采血外,还可多次采血,一般为24小时抽3---4次。

  (3).沙门菌感染:根据病程和病情可在不同的时间采集标本。肠热症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采集血液,或在1—3周内采集骨髓时最佳时间。

  (4).亚急性心内膜炎: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应多次采血。第一天作三次培养,如果24小时培养阴性,应继续抽血3份或更多次进行培养。

  (5).急性心内膜炎:治疗前1—2小时内分别在3个不同部位抽血样,分别进行培养。

  (6).急性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急性未处理的细菌性肺炎和肾盂肾炎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应在治疗前短时间内与身体不同部位采血,分别作需氧和厌氧血液培养。

  (7).不明原因发热:可于发热周期内多次采血作培养。如果24小时培养结果为阴性,应继续采血2—3份或更多次血样本作培养。

  (8).肺炎链球菌感染:最佳时机是在寒战,高热或休克时,此时采集的样本阳性率较高。

  2、标本采集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临床操作采血及将血液注入血瓶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

  (1).成人采血容量以每瓶8~10ml为宜。儿童和婴幼儿分别采样3~5ml和1~2ml不等,但必须使用相应的儿童培养瓶为好。血液样本与培养基比例以1:10为宜,骨髓采集量一般为1~2ml。标本量越大,检出率越高,但抽血量过大时,容易出现假阳性。

  [报告方式]

  1.血液及骨髓培养应建立三级报告制度。

  1第一级报告:当疑有细菌生长时,应以无菌操作挑取培养液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镜检一旦见有细菌生长,并可排除污染细菌时,应立即转种培养瓶内培养物于血琼脂平板、中国蓝平板或巧克力平析培养。同时取血液混悬液根据涂片所见选药直接做K-B法药敏试验。并将镜检结果报告临床医生,与临床勾通并做好记录。

  2第二级报告:测量直接药敏结果,同时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涂片情况、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类型,并将结果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做好登记。

  3第三级报告:将分离出的细菌进一步作鉴定和正式的药敏试验,复合初步报告所得结果为最终结果。报告“培养出×××菌”。

  2.若培养7天仍无细菌生长者,报告无菌生长。

  4.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可继续培养至2周再发出阴性报告(自动血培养仪可在7天作出阴性报告)。

  [临床意义]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光谱、超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耐药菌株增加,院内感染率上升,血液培养中分离出各种微生物种类显著增多,以前认为致病、条件致病或非致病菌的界限现在已不再如此绝对区分。厌氧菌感染菌血症占菌血症的5%--15%,有6%--15%的菌血症患者是混合菌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常常出现L型细菌,免疫力低下患者常发生真菌血症。因此对于每一种从血液培养分离出的细菌有必要重新认识它的临床意义。

  (一)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自1989年至今已知葡萄球菌属包括28个种,其中有14个种可从人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以血浆凝固酶作为分离标准可将其分为二大类: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最主要的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菌血症的9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常呈多重耐药,即使有最有效的万古霉素治疗,其死亡率仍可达10%--30%,甚至可达50%。葡萄球菌还可引起中毒性休克。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关于CNS的致病性问题争论很多,以前认为从血液培养中分离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多是污染菌,但实际上在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患者中有10%是由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这些患者大多数时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抵抗力低下者或是应用化学治疗剂、类固醇制剂、放射治疗而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目前已成为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尤其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由本菌引起的心内膜炎有上升的趋势。其耐药性比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高,特别是耐苯唑青霉素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其耐药性更高,常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

  据文献资料报道,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亡率为14%。

  (二)链球菌

  1.A群链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菌种,致病力强,也是引起败血症的主要菌株之一。

  2.B群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近十多年来由该菌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不断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妇女阴道中的B群链球菌带菌率高,从而使新生儿在产道感染B群链球菌的机会增加。

  3.草绿色链球菌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此类链球菌常定居在扁桃体、鼻咽部或牙龈中,可发生局部病灶性感染。在拔牙或切除扁桃体时细菌侵入血流,如心脏有病变,细菌停留在损伤部位,并开始增殖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4.肺炎链球菌是人体口腔、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并不会引起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血流播散,而导致败血症。

  (三)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中常见病原菌之一。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粪肠球菌,其次是屎肠球菌和鸟肠球菌,为近年来急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之一。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很高,特别是庆大霉素高耐药株。如药敏报告提示是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即提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万古霉素是高耐肠球菌的首选药物。肠球菌败血症平均死亡率可达25%。

  (四)革兰阴性杆菌 在常规血液培养中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菌血症约占71.4%,所分离菌种类与局部感染病灶有关,败血症的平均死亡率为25%。常见的感染菌有:沙门菌、大肠杆菌、气单胞菌、布鲁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流感嗜血杆菌等。

  (五)真菌 真菌血症常发生于重症疾病的晚期,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后,如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结核和艾滋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原发病灶加重的同时,常发生继发感染及二重感染。任何部位,尤其是正中静脉插入或留置导管均可引起真菌感染。所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注意事项]

  1.一般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血液标本。

  2.严格作好采血部位及血培养瓶瓶塞的消毒,严格要求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3.如用BacT/Alert血液分析系统时,不能用碘酒消毒瓶盖,只需75%酒精消毒瓶盖。

  4.成人血液培养瓶每瓶接种不超过12ml,儿童不超过7ml,新生儿不超过5ml,血量过大可能出现假阳性。

  5.注入标本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细菌室,最迟不超过2小时。如因某种原因不能立即送检时,应将已经接种样本的培养瓶放在室温,切勿放冰箱存放,防止细菌死亡。

  6.严格防止标本次序混乱,按一人一瓶一单原则,每作一患者培养立即将化验单边条贴在培养瓶上或将可撕条码贴在相应化验单上,严禁多个患者同时采样,流水操作的工作作风,因为采样错误将会导致医生错误诊断,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7.同时作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时,应先将降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8.采集标本用的针头、注射器及废弃培养瓶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才能丢弃,因为菌血症患者血标本中的微生物可成为传染源。

  9.采用后的血培养瓶在送往细菌室的过程中,如天气寒冷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10.应在化验单上标明准确采样时间。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