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血制品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唯一影响输血效果的因素吗?

2021.5.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输血这一治疗方法已经存在一个世纪之久,每年全球患者将输注约1亿单位的红细胞(RBC)。输血的治疗作用除了用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等,还可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其带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症,纠正血液凝固障碍。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压下降时,则应输全血;严重贫血者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而总血量不一定少,故最好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主要是血浆减少,最好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则可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以增强凝血能力促进止血。


  输血能使贫血迅速减轻以至完全得到纠正,虽然它的效果仅是暂时的,但仍然是贫血对症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输血绝非有益无害,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致命。故必须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无明确适应证者不应滥用输血。

尽管输血导致民众出现传染病的风险已大幅降低,但仍会出现免疫失调、血管调节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全球统一规定,红细胞可在2-6°C条件下储存42天(基于红细胞表面的比例保持在24小时循环输血后健康的接受者和溶血的程度)。

普遍认为,导致输注的红细胞疗效和安全性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存储病变”(用于描述储存红细胞出现的变化如红细胞变形性和DPG及三磷酸腺苷浓度降低)。存储时间延长也会导致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这可能导致细胞出现氧化损伤、红细胞膜微粒增多、溶血增加,并降低一氧化氮的可用性。红细胞在存储过程中出现存储病变,这使得人们认为输血质量与病人的病情和死亡率等有关。

    Dhabangi教授及同事对乌干达290名严重贫血的患儿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储存时间短的血细胞(少于10天)和储存时间长的血细胞(25-35天),结果表明血细胞储存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其降低血乳酸的水平(8h内)。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AMA上。

    考虑到该实验仅针对患有严重贫血的乌干达患儿,因此该结果是否对其他地区的儿童也适用?同时,该研究中的患儿大多数患有疟疾或镰状细胞病,因此对于未患这两种疾病的严重贫血患儿是否可同样适用?患儿如此,对于成人是否也同样如此呢?以上这些通过该研究均不得而知,此外,该研究并未涉及患儿输血后免疫功能的差异以及输血后是否感染相关血液型传播疾病。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研究人员认为,其他因素如献血者的性别、年龄、ABO血型、Rh类型及献血频率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已经有研究表明,献血者的年龄和性别与红细胞脆性和输血后出现溶血有关。此外,献血者的遗传因素将影响储存血红细胞表面氧化损伤的易感性。红细胞的采集和血制品的分离等也会影响红细胞质量。

    如果不能根据血制品的储存时间评估红细胞质量,则需要更精确数据来评估,一些生化指标如患者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容、出现溶血的发生率、pH、乳酸、电解质、2,3-DPG等都可反应输注红细胞的质量。一些生物指标也直接影响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红细胞可变形性和脆性对输注的红细胞质量也至关重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献血者的个人因素及其血液成分对输注红细胞质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不能仅凭储存时间的长短评估血液制品的性能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血站和医院等血液采集场所需要收集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及其血液相关指标。同时,医院对于受血者也应记录下相关信息,如输血指征、输血类别和剂量、患者出现的相关生理反应和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救治患者。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