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贺福初:追忆杨芃原教授

2021.6.04
头像

编辑杰

我是编辑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化学系前系主任杨芃原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5月31日晚去世 享年72岁

banquan12.jpeg

  距公元2021年5月31日已过去2日。

  我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但两日里思绪混乱如麻,无法下笔。方得以稍解悲恸,衔哀致诚,写下这篇文字,悼念我的好战友——杨芃原教授。

  犹记得初识芃原,是2001年的事情。那时正从事遗传学的我和做分析化学的钱小红教授在国内提出并呼吁推动蛋白质组学研究,彼时蛋白质组领域方兴未艾,国际上对组学未来的发展路线也茫无所知,几可谓抢跑阶段。我们求贤若渴,期待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领域有强劲基础的创始人加入进来,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两项研究,更是为了新学科的设立和新事业的奠基,分量之重,不言而喻。众里寻他,在陈竺先生的引荐下,有幸与芃原初识,当时他正是在分析化学这个成熟的领域意气风发的时候。听完我的一番介绍,他竟毫不犹豫选择加入了蛋白质组学第一个973项目的申报筹备工作。已无法考究当初他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但现在来看,他的这一选择,对于我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实属一大幸事;而对于他个人,则是注定了半生的劳碌与奉献。

banquan12.jpeg

2002年,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筹备会,中国北京。第一排左三:杨芃原教授。

  得益于芃原的加入,我们的第一仗就旗开得胜。芃原以他独到的见地和视角,丰满了项目的思路和方案,经过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的讨论、组稿、再推翻、迭代,从喝茶提神,到咖啡醒脑,再到把酒畅谈,本子出来了,山头也攻下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973项目也顺利得获支持。这是芃原和我一起打的第一仗,也可以说是中国蛋白质组学团队打的第一场定乾坤之战,自此,我们有了立身之本,得天下三分。

  973的第二年,国际HUPO在凡尔赛召开了第一届蛋白质组学大会,芃原陪着我一起,带着我们前期论证数轮之后形成的中国方案,在大会上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拿到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第一个组织(器官)的领导权。我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时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一举跻身国际第一梯队。而在此期间,始终有芃原在我身后,给予了我极大地支持和拥护。

  凡尔赛之后,我们回国开始为筹建蛋白质组研究基地、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而筹划、忙碌。他在得知复旦大学有计划组建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我,这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在北京、上海建立一南一北两个基地,共同推动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全国的传播和普及。为了促成此事,我们一道走访了当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化学领域的院士、杰青,拜访了上海市科委、教委、各机关处办,就为能提出一个拿得出手的、可行的建设方案。我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同时也在为建立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而奔波,没办法投入更多的精力。芃原更是包揽了上海当地的各类事务,生物医学研究院筹建前的两年里,他积极奔走、上下协调,花费了大量的心血。2004年,当时高校内第一个生物医学研究院IBS正式成立。从此,芃原和我携手,搭平台、建制度、找经费、招人才,为生物与医学两个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为我国蛋白质组学事业的发展挥洒着我们的热血与情怀。

banquan12.jpeg

2006年5月,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研讨会,西班牙毕尔巴鄂。第一排左四:杨芃原教授。

  地域没有阻隔我们共同的事业,距离也没有影响我们同行的脚步。熟悉芃原的人都知道,他是位“空中飞人”,他这一生,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在凤凰工程论证初期,工作强度、密度难以想象。芃原几乎周周都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辗转,我也是经常两头跑,甚至有多次都一起忙到了大年三十。然而立项的过程并不顺利,我们一度受到重重阻碍。是他积极联络协调教育部,成功说服教育部共同参与到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论证中,这才使得凤凰工程的论证峰回路转。

  从相识的第一天起,我们就确立了革命友谊,而这份友谊,也将永存吾心。芃原是个风趣的人,他虽年长我13岁,但一直喊我“老贺”,我开玩笑说我比你小啊,你这样把我喊老了。芃原却说,你带着我们打江山,我们跟着你上!我深知,这声“老贺”,喊出的是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对我们的蛋白质组学事业,无比执着的热爱。

banquan12.jpeg

2014年8月,亚太国际蛋白质组组织理事合影,泰国曼谷。左一:杨芃原教授。

  芃原深厚的学术功底,充沛的探索热情和他无私真诚的奉献精神,伴随着他的脚步走遍了国内外每一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角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蛋白质组学的年轻人。他一直呼吁“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这是他对我国能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赤子忧心;他一直致力于分析化学、蛋白质组学和质谱仪器的研究与布道,这是他对我国的生命基础科学乃至国民健康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大师情怀。芃原这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事业,芃原这一世,怎不叫人钦佩!

banquan12.jpeg

2015年10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落成,中国北京。左三:杨芃原教授。

  行文方至此,双目已潸然。

  我们的基础已经打好,我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刚刚迎来了蛋白质组学的春天,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一起做,还有很多硬仗要一起打,你怎么就忍心离开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们做了如此多肿瘤相关的研究,却让肿瘤从我们身边夺走了你,竟束手无策。可你也知道,在攻克肿瘤的这场战役中,我们终会赢的,因为总有像你我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我们的后辈不会放弃,人类,不会放弃。

  芃原,你太累了,好好休息吧!待攻克肿瘤的那一天,我带上捷报、带上酒,再去看你。

  你的

  20年的好战友

  福初

   2021年6月2日


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