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红细胞系统

2021.6.0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一)正常红细胞系统
1﹒原始红细胞(nor moblast)
胞体直径为12~2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偶有伪足突起,胞浆边缘着色深蓝,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如串珠样排列,核仁1~2 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2﹒早幼红细胞(pronor moblast)
胞体直径为10~18μm,圆形。胞浆量多,蓝色或深蓝色,不透明,偶可见伪足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呈较粗质颗粒状排列,核仁模糊或消失。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胞体直径为8~15μm,圆形。胞浆量显著增多,呈灰蓝色,少数可见蓝色或淡红色(血红蛋白化);胞核小,核染色质凝聚成团块状或条索状,染色质间隙明显,如打碎墨观感,核仁消失。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erythrocyte)
胞体直径为7~10μm,圆形。胞浆量较多,呈血红蛋白化色;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固缩成团块状,无核染色质结构(碳核)。

5﹒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但仍属未成熟红细胞,胞浆内仍含嗜碱性物质。在正常血液内占0.005~0.015,胞体直径为8~9μm。用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时,可在该细胞内看到蓝色网状、线状或颗粒网织结构,此种结果越多,表示细胞越不成熟。

6﹒红细胞(erythrocyte)
平均直径为7.6μm,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淡红色略带紫色,无核。

(二)病理状态下红细胞系统形态异常
1﹒巨幼红细胞
是机体缺乏维生素B 12或叶酸致红细胞发育不正常的结果。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胚胎早期。此类细胞与相应阶段正常幼红细胞相比体积增大,胞浆丰富,较核成熟,血红蛋白合成正常;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迟缓呈“幼核老浆”改变。染色质疏松、细致,有卷花状改变。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形态如下:

(1)原始巨幼红细胞:体积大,胞体直径为19~27μm,稍呈椭圆。胞浆量较多,深蓝,不透明;胞核常偏位,染色质比原始红细胞更细致、疏松均匀,呈线性网状。

(2)早幼巨红细胞:胞体直径为10~20μm,胞浆深蓝或淡蓝,近核处稍淡,有的已经开始出现血红蛋白而呈灰蓝色;核染色质疏松均匀,呈细颗粒状,有时呈卷花状,亦有颗粒聚集成条状并呈疏松网状排列,可见核仁或核仁痕迹,核周界明显。分裂型多见。

(3)中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为8~18μm。常呈“幼核老浆”。胞浆淡灰蓝或淡红色;核圆形或不规则、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点彩状或网状,核仁消失。分裂型常见。

(4)晚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为8~16μm。胞浆丰富,呈灰红或橘红色,与成熟红细胞颜色一致;胞核圆形或不规则之花瓣状,核小,偏位,染色质较致密,部分染色质已连成片,多数仍可见粗点彩状或粗网状痕迹,其间有透明区可见。常见核分叶、折痕、锯齿状,核碎裂及Howel -Jol y 小体。

(5)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2μm,圆形或椭圆形,橘红色,中央淡染区常不明显或完全消失。

2﹒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6~9μm,平均为7.6μm。凡直径大于9μm 者称为大红细胞,大于12μm 者称为巨红细胞,大于16μm 者称超巨红细胞,小于6μm 者称小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小红细胞多见;在缺维生素B 12或叶酸时,大红细胞及巨红细胞常见,后者的大小极不一致。

3﹒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
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可呈梨形、新月形、泪滴状、长圆形、哑铃形、逗点形等,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

4﹒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6.4μm),厚度增加(>2.6μm),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故名球形红细胞。常见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椭圆形红细胞(el iptocyte)
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横径/长径<0.78。椭圆形红细胞正常人可高达15%;病理情况下,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严重感染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细胞性贫血也可见到“症状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伴大小不等和异形。

6﹒镰状红细胞(drepanocyte)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状,见于遗传性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7﹒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口形,这种细胞正常人<4%,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肝硬化、铝中毒、恶性肿瘤及急性酒精中毒等。

8﹒靶形红细胞(target red cel)
红细胞多呈圆形,中心区有血红蛋白呈深染,绕以无色素环,边缘染色深而呈靶形,比正常红细胞薄扁。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Hb、C、Q、E、S)、肝病、阻塞性黄疸及脾切除术后等。

9﹒棘红细胞增多症(acanthocyte burr cel)
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大而粗,距离不规则。见于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尿毒症、肝硬化、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 C)、切脾后或无脾、维生素E 缺乏症、吸收不良状态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10﹒芒刺红细胞(echinocyte)
又称锯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细胞周围带一个或多个多样刺状突起,并有异形(如三角形和新月形)。多见于:①微血管病性溶血、PK 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②距细胞多见于肝病;③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11﹒麻面红细胞(pock cel)
红细胞中有数目不等的小空泡,见于传染性肝炎、贫血。

12﹒新月形红细胞(crescent erythrocyte)
胞体巨大,月牙状,染色极淡,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为所致,也见于疟疾、某些增生性贫血。

13﹒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 C 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心源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重型地中海贫血、伯氨喹型溶血性贫血、化学品中毒、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烧伤、肝硬化、恶性高血压及全身性淀粉样变。

14﹒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Hb 含量减少,致使细胞中心浅染区扩大,甚至只残留一个狭窄边缘呈空影细胞。见于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因细胞增厚(Hb 浓度增加或大红细胞),细胞染色加深,中央淡染区消失。见于球形红细胞和恶性贫血。

(3)多嗜性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体较大,胞浆呈弥散性淡蓝色(嗜碱性核糖体),深浅不一。外周血中出现此种细胞表示红细胞系造血功能旺盛。

(4)嗜碱性点彩:在红细胞胞浆内含有细小的嗜碱性蓝黑色点状物质(核糖体异常),为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表示骨髓再生加速伴紊乱,有时与嗜多色性红细胞同时存在。见于重金属中毒(铅、铋、锌、汞等)、胃肠出血、恶性贫血及白血病(尤其是化疗或复发时)。

15﹒红细胞内包涵体
(1)卡波环(Cabot ring):细胞浆内出现线条状环形8 字形红色物质,称为卡波环。是一种残余的核膜或是技术方面的效果。见于铅中毒、恶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Howel -Jol y 小体(豪-周小体):是细胞内核的残余物质,可见1~2 个或更多的圆形紫红色颗粒,直径约为1~2μm。可见于胎儿及新生儿血液中、恶性贫血或其他严重贫血、脾切除术后或其他先天性无脾、地中海贫血、溶血危象及白血病等。

(3)Heinz 小体(亨氏小体):详见有关章节。

参考文献: 
1 黄绍良 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2月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