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5位直博生每人一篇CNS!浙大教授再度入选院士增选候选

2021.8.04
头像

小编

  如果你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到胡海岚这个名字,想必并不陌生,不过让这位浙大教授引起学术界轰动的,还是2018年2月胡海岚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发表在同一期《自然》杂志上!

  《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评价说:“能够在同一期杂志上连发两篇长文的研究非常少见。这项研究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banquan10.jpeg

图源:浙江大学

  两次入围增选院士候选人名单

  8月1日,现年47岁的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再度入围这份191人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2019年,胡海岚就曾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banquan10.jpeg

  8月1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出炉,胡海岚教授入围

  前不久,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共16条,核心内容摘要:

  在若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探索设立女科学家项目、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进一步统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人才项目中女性科研人员的申请年龄。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奖励、国家人才计划等各类评审工作中,逐步提高女性专家参与比例。

  国家人才计划适当放宽女性申报人年龄限制,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推荐女性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鼓励提名更多优秀女科学家作为候选人,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女性优先入选。

  今年的势头正好,在此预祝胡海岚教授能收获喜讯!

  人民日报曾评价,胡海岚是“亚洲第一人!实力与颜值双爆表。登峰造极的科学家背后也不失幽默:

  要么搞科研,要么造酱油

  1973年出生的胡海岚,从学生时代起就是顶尖的学霸了。她是“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轻声细语,从容淡定,漂亮聪颖”。到了高中,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并取得该专业学士学位。

  当时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直到十多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科学。

  在胡海岚看来,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最复杂的结构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纪。这个领域不仅有太多的挑战,更有太多的未知。

banquan10.jpeg

图源:网络

  随后,胡海岚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Corey Goodman博士,于2002年获得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3-2004年和2004-2008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和冷泉港实验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

  胡海岚于2008年12月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于2015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

  团队取得抗抑郁症研究的重大突破

  据浙江大学网站介绍,胡海岚研究方向包括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社会竞争的神经环路机制。她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近六年来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banquan10.jpeg

图源:浙江大学

  十年来,她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脑机制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原创成果,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胡海岚的研究工作,实验的主角都是小鼠。2015年,胡海岚教授应邀《细胞》杂志子刊《神经科学动态》杂志写综述,当时的封面就是胡海岚实验室的主角——小鼠。

banquan10.jpeg

图源:胡海岚团队供图

  在胡海岚团队的努力下,原先抑郁的小老鼠,也开朗了。胡海岚教授说,氯胺酮用来治疗抑郁是以毒攻毒,在临床上还没有获批。现在大家解析了它的脑机制,将有助于研发同样有效、但更为安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药物的研发道路漫长,但我们已经看见了曙光,迈出了第一步。

  2017年7月14日,快报发布报道:《成功可以被人为左右 浙大科学家在世界顶尖期刊<科学>杂志上发文:首次证明“强者愈强”与大脑密切相关。》

banquan10.jpeg

图源:都市快报报道

  2018年2月15日,《自然》杂志同期刊发的两篇来自胡海岚团队的研究长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速效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新的分子靶点。

  2018年6月,胡海岚教授曾受邀参加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团学联主办的“研途”大师讲坛,接受学生采访时讨论到“您的每一位直博毕业生都有一篇CNS?”。

  胡海岚回应:“到目前为止毕业的直博生有五位。她/他们确实都发了一篇一作,或者共同一作的Science。另外还有两位,一个是硕士做了我两年的实验室管家然后考博,还有一个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转组过来,他们两位合作发了一篇Nature Neuroscience。”

banquan10.jpeg

复旦讲座现场

  2019年7月15日,胡海岚教授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同时获得奖金25000欧元。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走在科研攻坚的前端,门下博士人才辈出,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像胡海岚这类科学家的努力。为他们点赞!

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人民日报、科技日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