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心脏骤停后低温治疗不是越冷越好

2021.9.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2013)上,公布了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心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TTM),结果显示心脏骤停患者体温降至33°C后的表现并不比那些降温至36°C的患者好,每组约有一半的患者存活。该研究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N Engl J Med》。

    研究简介:目前的治疗指南建议,低温治疗作为心脏骤停复苏后仍然昏迷患者的基础治疗,因为它已被证明能降低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功能。然而,最佳的目标温度(通常在32°C和35°C之间)尚不清楚。

    因此,瑞典隆德大学赫尔辛堡医院的Niklas Nielsen等从瑞典、丹麦、荷兰和澳大利亚等等多个国家的36个重症监护病房入选了95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将目标体温设定为33℃和36℃,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以确定哪个目标温度可能会更有效。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是复合终点,包括随访180天时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评价方法为大脑功能分类(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

    在主要意向性治疗分析的939例患者中,试验结束时共有460人死亡(平均随访256天)。33°C组和36°C组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率是相似的(235/473,50%和225/466,48%),HR为1.06,95%CI为0.89-1.28,P值为0.51;180天随访时复合次要终点(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也相似,分别为54%和52%,RR为1.01,95%CI为0.88-1.16,P值为0.78;采用MRS量表评价是,两组结果相似,RR为1.01,95%CI为0.89-1.14,P值为0.87。调整已知影响预后的因素后,结果相同。
 


    图  两组生存率变化曲线

    两组严重不良反应率也相似(93%和90%),包括肺炎、电解质紊乱和出血等。

    研究评论:这项令人大开眼界,研究设计和实施良好,能够让人信服,我们有理由反对心脏骤停后进行更积极的降温处理,而采取更温和的体温控制策略。据报道,这两个组的结果均优于未给予低温治疗的历史研究结果,因此对于这些患者仍要积极给予温度调节措施。该研究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AHA和ILCOR(国际复苏联合会)指南的推荐意见,即将体温降至32°C-34°C。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