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9.1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静脉留置针亦称套管针,其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可长时间留置于血管内,既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方便及时用药,具有传统头皮针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由于小儿配合差,血管相对较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护士进行穿刺时的精神压力。


    但在临床使用中,仍然存在着穿刺失败、套管针阻塞等诸多问题,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笔者通过对360例患儿静脉留置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护理对策,以提高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1    临床资料

    本组360例,均为我科2009-04-2012-06期间住院患儿,男204例,女156例,年龄37d~9岁,均使用BD-Intima-LL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透明敷贴固定,输液完毕均使用生理盐水或5U/ml的肝素液封管,留置时间超过7d,或穿刺失败、留置期间出现套管针脱落或者局部渗漏等现象时即重新更换血管输液。360例患儿中,其中一次穿刺成功并留置者338例(93.9%),穿刺2~3次成功者22例(6.1%);留置1d者11例(3.1%),2~4d者234例(65.0%),5~7d者115例(31.9%);留置期间出现留置针脱落29例(8.1%),留置针堵塞12例(3.3%),局部药液外渗、肿胀25例(6.9%),静脉炎5例(1.4%)。

    2 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2.1 穿刺一次不成功22例

    原因分析:


    ①心理因素4例。患儿家属态度恶劣,加之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心理压力大,导致穿刺失败。

    ②针柄固定不当5例。穿刺成功后未牢固固定针柄,加之患儿好动,导致针尖自行退出血管外。

    ③针芯退出过早3例。针尖刚进入血管即见到回血,随即退出针芯,由于外套管绝大部分还在血管外,送套管时套管卷曲难以进入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④患儿本身原因2例。2例严重腹泻致脱水患儿血管充盈不明显,导致穿刺失败。

    ⑤血管选择不当8例。其中5例为选择的血管过于弯曲,加上送套管时用力过大,穿破血管;3例选择血管过细,套管难以进入血管,致使穿刺失败。

    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往往表现出过度紧张、恐惧、躁动,极易导致针头脱落、位移,造成溶液渗入皮下组织。

    2.2 留置针脱落29例

    原因分析:


    ①固定不牢17例。其中7例因头部穿刺部位备皮面积过小,敷贴固定于头发上,患儿头部活动时留置针与被褥发生摩擦导致套管针脱落;10例因患儿哭闹或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敷贴失去粘性,致使套管针脱落。

    ②看护不当12例。患儿家属未尽到看护义务,患儿哭闹或活动时自行抓出套管针或造成套管针脱落。

    2.3 留置针堵塞12例


    原因分析:

    ①输液完毕封管不及时或封管不当6例。由于封管不及时或封管不当,导致回血后形成血凝块,堵塞于官腔内壁致使套管针堵塞。

    ②留置针位于关节活动处3例,由于患儿活动剧烈致使血液被挤压进套管内,血液凝固后易导致套管针堵塞。

    ③导管冲洗不彻底2例。患儿静脉输注脂肪乳时,液体粘附于管腔内壁,输液完毕导管未进行彻底冲洗,导致套管针堵塞。

    ④凝血机制异常1例。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堵塞于管腔,导致套管针堵塞。

    2.4 局部药液渗漏、肿胀25例

    均为留置过程中出现输液局部药液外渗并出现肿胀,患儿常因疼痛不适而哭闹不安,输液速度变慢,考虑发生原因与患儿血管壁脆性大,弹性降低,或特殊药物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加大有关,若输液速度快,输液量较大,血液循环不畅,则导致发生局部药液渗漏及肿胀发生。

    2.5 静脉炎5例

    原因分析:

    ①留置时间过长3例。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越高,3例发生静脉炎的患儿留置时间均为5~7d.留置针长期留于血管内,会随着患儿身体活动而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性损伤,加之穿刺时造成的血管壁损伤,亦使血小板积聚于管壁损伤部位及穿刺处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②输入刺激性药物2例。患儿输入刺激性药物,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静脉变硬,并形成静脉炎。此外有文献表明,下肢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上肢,手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腕部或肘部,考虑与近端血液回流速度高于远端有关。

    3 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护理对策

    3.1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难度大,要求护士应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操作前护士应进行情绪自我调节,保持镇静,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必要条件,尽量不要选择弯曲且细小的血管,并避开关节或静脉瓣。

    3岁以上患儿以四肢浅静脉为主,不足3岁患儿由于头皮静脉丰富,无静脉瓣,穿刺阻力小,且易于固定,以额正中静脉或颞浅静脉为主。穿刺时应把握技术要点,见回血后应压低穿刺角度,顺血管方向进针少许,右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针芯,左手轻推Y型套管至全部进入血管,再将针芯退出。

    3.2 合理固定留置针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的合理固定非常重要,用透明敷贴牢固粘贴于针柄两侧,3d更换一次敷贴,更换时应将敷贴向近心端缓慢揭下,以免将软管带出血管。对于年龄小易动的患儿需对父母做好解释,加强留置针看护,必要时可将小儿的手用纱布包裹并略作固定,以免其哭闹时将留置针抓下或碰掉。

    对于头部输液的患儿,备皮范围应大于敷贴面积,以利固定,如其出汗较多,可用长胶布饶头部一周固定留置针,注意睡觉时避免朝针侧睡觉,对于年长儿应告知其有留置针一侧的肢体尽量少活动,以免留置针脱落。患儿更衣应以有留置针的肢体先穿、后脱为原则。

    3.3 及时有效封管

    护士应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若患儿凝血机制异常,输液时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以免因血液黏稠度过高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输液完毕应及时有效封管,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常用封管液为5~10U/ml的稀释肝素或3~5ml生理盐水,如两次输液之间间隔不足10h,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若超过10h,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

    封管方法要正确,推注封管液时速度应缓慢,同时缓慢退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导管腔,直至将针头拔出,离软管根部1cm处使用止水夹夹紧,有利于减少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输注脂肪乳等高黏度药物时,可用生理盐水10ml彻底冲管后再行封管;封管后应避免患儿局部肢体及封管肢体下垂及受压,以防血液回流堵塞管腔。留置针下次使用前应先抽回血,回血顺利方能接上液体;若阻力较大,严禁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防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3.4 预防药液外渗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及浓度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若发现患儿穿刺部位有肿胀并伴明显疼痛者应立即拔掉留置针,抬高头部或者患肢,必要时可外敷50%硫酸镁,或取新鲜土豆片贴敷于红肿部位,以促进渗液吸收。此外,通过头部留置针静脉推注药物时速度宜缓慢,以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导致细小血管破裂。

    3.5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留置针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彻底消毒。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严格按医嘱配制药物浓度及执行输液速度,穿刺部位保暖,保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清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选择近端、弹性好的血管,避开靠近关节、韧带及感染部位,以减少机械性刺激。

    尽量缩短留置时间,通常套管针可保留5~7d,但有报道认为,留置针保留5d内静脉炎的发生几率为0,故而建议留置针常规保留5d为宜,而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液体时,应缩短留置针保留时间,以不超过3d为宜。在护理工作中应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发现有静脉炎发生或倾向时,即刻拔除留置针,更换输液部位,局部使用50%硫酸镁湿敷。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使患儿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有利于保护血管,还能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可谓一举数得。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体会到,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可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