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悄然变迁:油田开采致面积萎缩

2012.12.12

banquan10.jpeg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搭建的招引巢内,一对东方白鹳正在给幼鸟喂食。

banquan10.jpeg

  大汶流管理站内栖息的东方白鹳。

banquan10.jpeg

  2010年6月25日,鸟类专家,保护区科研人员对即将出巢的幼鸟进行环志准备工作。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1997前,东方白鹳首次成为黄三角保护区的“座上宾”。截至2010年,保护区累计繁殖东方白鹳91对,成功繁育幼鸟213只,使东方白鹳从候鸟变成“留鸟”。2010年11月9日,保护区所在的东营市被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当候鸟迁徙栖息上游的渤海湾,当湿地滩涂被逐步蚕食时,黄三角保护区历尽10年艰辛,使缺水严重、海潮侵袭的23万亩湿地重现生机。

  成为东方白鹳最大繁殖地之一以后,黄三角保护区悄然经历着变迁——保护区核心区面积缩减,保护区周边化工厂林立……

  先有油田,后有城市,再有保护区,“辈分”最小的保护区,要在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开发的诉求中,保卫候鸟的栖息地。

  ■ 简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一份2011年的公开资料显示: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属于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下辖大汶流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一千二管理站。保护区内现有林地13649公顷、草地55480公顷、滩涂38534公顷、水域39280公顷。

  11月30日,大汶流管理站核心区,巡逻车缓慢前行,两侧湿地内,各类候鸟不断起落。

  “看,东方白鹳。”朱书玉用手指蹭着车窗数了起来,“有20多只”。

  朱书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研站站长,他说,保护区3个管理站,今年共繁育野生东方白鹳31巢,86只。

  也在这几天,一千二管理站南侧边界的孤北水库,杜强(化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还没等到。”这位护鸟志愿者已在此多次寻找东方白鹳,在他听说这种珍禽在天津被大量毒杀之后。

  杜强和多位观鸟、摄影爱好者说,见东方白鹳在管理站周边飞翔踱步,已是两三年前的回忆。

  希望之鸟

  两年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又多了个头衔——东方白鹳之乡。

  东方白鹳和东营的故事,得从15年前那“一悲一喜”讲起。

  1997年8月20日,9711号台风引发强风暴潮,最高潮位4.9米。强风暴潮冲毁堤坝,海水倒灌20公里,大片农田被淹,滩涂湿地悉数毁灭。

  保护区腹地的一千二管理站被倒灌的海水围困。“损失惨重”,管理站生产部部长王学民回忆当年场景:好好的湿地,被海水泡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就在保护区遭受重创之际,大汶流管理站境内,黑白长翼翩翩降临——19只集群迁徙的东方白鹳,那是它们第一次出现在东营。

  “它们不嫌弃我们这惨地方。”很多保护区的老员工回忆起当年,依然感动。

  当地环保人士把东方白鹳称作东营及黄三角地区的“希望之鸟”,“它出现在保护区最危难的时刻,并选择了留下”。

  或许是当地的盛情,此后每年,东方白鹳都会来做客、歇脚,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2007年,保护区观测到的迁徙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380只,迁徙总量达到约800只。

  “这意味着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了东方白鹳重要的迁徙加油站之一。”保护区科研站站长朱书玉说。

  2010年夏,保护区一份申报表显示:东方白鹳繁殖种群数量,由2003年的1对增加到2010年的23对,累计繁殖东方白鹳91对,成功繁育幼鸟213只。”

  这份申报表被递交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同年11月9日,“中国·黄河口首届国际观鸟节开幕式”上,东营市被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能不能不仅仅是‘加油站’?”保护区的人这样想。

  架巢引鹳

  为让东方白鹳在此繁衍,保护区下足了功夫。

  东方白鹳繁殖必须高处筑巢,要选择稀树林环境,朱书玉回忆,10年前,黄三角缺少适合筑巢的高大乔木。于是,工作人员看见,东方白鹳的巢出现在电线杆顶端。

  大汶流管理站执法管理员赵方伟记得一宗“纵火案”。

  2007年6月,一对在电线杆上筑巢繁育的东方白鹳捕来一条蛇,横架在两条电线上的蛇致电路短路,引起火灾。

  最先发现火情的赵方伟向事发地奔去,几名同事很快跟进。几人游过防火隔离沟后,一名同事不见了。

  “那沟看着挺窄,里面的水有2米多深,失踪的同事不会游泳。”这下乱套了。

  所幸,溺水的同事被搭救上岸,东方白鹳也及时飞走,避开火灾。

  在电线杆上筑巢太危险,高压电的辐射也可能影响它们的繁育质量,必须想办法让东方白鹳避开电线杆。

  在大汶流管理站湿地补水区临水处,工作人员竖立了21个高10米、顶端焊有“井”字形铁架的人工招引杆,杆间距120米。

  “愿望落空,所有的‘井’字杆都空空如也。”2008年,东方白鹳再次做客时,工作人员挺失望,“或许跟它们机警的性格有关”。

  2009年,“井”字杆有主儿了,7对东方白鹳将巢建在招引杆上,成功了5对,另两对因大风侵袭,巢和孵化卵被吹落。

  保护区对招引巢技术改造,“井”字架换成了镀锌钢材碗状巢,碗状巢底直径近1.3米,巢顶直径1.8至2.2米,分3种规格,并提前布撒柽柳枝于周围。

  当年,成功繁育的3个鸟巢中,飞出了7只东方白鹳幼鸟。

  赵方伟忘不了那场火灾,他总站在观测点,用望远镜端详巢中小鸟,露头了,站立了,能扑腾翅膀了,忽而有一天,小鸟跌跌撞撞从巢中坠下,却翅膀一振,直飞青天……

  “这是在自己家里长大的,是我们的鸟。”赵方伟扬着头。

  保护区的努力得到回报,每年都有几十只东方白鹳留在这过冬,候鸟成了留鸟。

  保护区之变

  截至11月底统计数据,今年保护区共有31对东方白鹳繁殖,繁育出飞幼鸟86只。朱书玉说,这一数据已能比肩、甚至很快会超越东北三江地区繁育量。

  东方白鹳在保护区繁殖势头良好,但也有隐忧:这些年,保护区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山东东营是座以石油闻名的城市,先有油田,后有城市,再有保护区。

  “这意味着,‘辈分’最小的保护区要在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中,保卫候鸟的栖息地。”保护区管理局一名负责人说。

  1990年底,东营市成立市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两年后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并开始实施湿地保护的功能区规划。保护区与胜利油田之间,很快就爆发了一场土地争夺战。

  东营市政府部门一名知情者称,按东营市最初的规划,保护区的核心区湿地面积为7.9万公顷。但油田并不接受。当时油田已在黄三角地区投资超过百亿元,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预计远景储量还有7亿多吨。

  自然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按湿地保护的相关规定,只有核心区是不能动的,无关人员不能进入。

  一旦被纳入核心区范围,就意味着再也无法勘探和开采石油。

  “油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胜利油田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作为依据。

  “我们有权限制油田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勘探开发活动。”东营市政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反驳。

  双方各不相让,“官司”打到了国务院。最终,胜利油田成了这份新规划的“赢家”。

  在新规划中,自然保护核心区面积,由原来的7.9万公顷减少到5.8万公顷,油田成功地获得了原规划中的2.1万公顷核心区土地的开发权。作为补偿,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分别增加0.2万公顷和1.9万公顷。

  在一些专家看来,核心区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是缓冲区、实验区无法取代的。

  新规划也明令禁止胜利油田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采石油,实验区内的新项目建设必须先通过环评。此外,油田自愿拿出600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保护区30万亩(2万公顷)湿地恢复工程。

  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但6000万资金,又是保护区急需的支持。

  艰难恢复湿地

  “一千二管理站的湿地差点全军覆没。”管理站生产部部长王学民对15年前那场风暴潮记忆犹新。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黄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近一半,湿地的鱼类种群数目减少了40%,鸟类减少了30%。

  此前,黄河入海流的冲积,使得三角洲的土地面积在一百多年中不断增加。

  然而,在1990年至1999年间,几乎年年断流的黄河却使三角洲的造陆面积就出现负增长,平均每年约有7.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渤海“吞食”。

  “再不补水,湿地就会变成死地。”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主席吕卷章说。

  保护区想在黄河故道上做文章。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后,一条曾流经一千二管理站的黄河入海的故道逐渐废弃、干涸。

  2002年起,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首次恢复工程启动,“经黄河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协调,每年数千万立方米的黄河水被引入黄河故道。”吕卷章说,给湿地补水,不只是引流这么简单。

  围坝、隔坝、护坡、引水渠道、扬水站、移动泵站、进水闸、连通闸、泄水闸……要建立完整的补水系统,工程量浩大繁复。

  补水工程竣工后,4238公顷的缺水湿地、盐碱地重现生机。

  2009年,更大的一次湿地恢复工程启动。“伸手要、自筹钱的困难局面改成了国家投资。投资3000万元,鸟枪换炮了。”吕卷章说。

  在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17年的执法管理员赵方伟对湿地补水工程感慨良深。

  每年6月至9月,赵方伟和同事们“10几个人围住建在黄河边上的大闸,一起喊号使力,扭动阀门,黄河水徜徉进入湿地”。

  “科学化管理,精确到厘米。”赵方伟说,保护区内还分设众多泵站和小阀门。“可以将湿地内水位调节到5至10厘米、10至20厘米、20至30厘米和一定面积的深水区,满足东方白鹳和不同鸟类的栖息需要。”

  朱书玉说,大汶流管理站的湿地,恢复了15万亩,黄河口管理站恢复了3万亩、一千二管理站恢复了5万亩。这23万亩湿地重生,用了10年。

  但很多东营人不知道,在黄三角保护区上游的环渤海湾,数十万公顷(1公顷=15亩)的湿地消失,也不过10年。

  界碑之战

  虽然认同保护区核心区内东方白鹳的状态良好,但护鸟志愿者杜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三年前,他能在保护区周边见到东方白鹳、成群的天鹅、丹顶鹤,但这两年,很多翅膀都绝迹了。

  “我带你去看看,鸟是怎么没的。”杜强指挥出租车向西南方向前行。路南侧,苍黄连绵的芦苇丛被大片高大建筑取代,还有一根根几十米高的烟囱。

  这里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即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园的一部分。

  “一路之隔。”杜强站在一条3米宽的马路上,张开双臂比画着。右手边是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的界碑,左手边是化工城的厂房。

  沿路,保护区设立十几个石质界碑多残破不堪,或不见字迹,或被各类小广告和堆积的垃圾遮掩。杜强说,大多界碑的损坏源于开发区建设时过往的大货车。“曾有大货车直接从保护区湿地里取土。”

  仙河镇的环保人士去保护区管理局和东营市政府部门抗议,“把每个界碑被损毁的照片拿给他们看。”

  2010年6月12日,受损的界碑重新修补粉刷,并漆上鲜红的碑名。货车从保护区内偷土行为被叫停。

  “环保人士高兴没多久,又发现有界碑因施工损坏。”杜强说,渐渐地,不再有人关注这些界碑的命运。

  每次到这儿,杜强都仔细观察这些碑牌的“生存状况”,“小界碑,大问题,越是小细节,越能映照出政、商、民对待保护区的态度。”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这是著名纪录片《鸟的迁徙》的开场白。

  提到纪录片,杜强说话声音变大,“把一个个化工厂建在保护区门口,这就是给鸟儿们的承诺?”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旺说,化工是高污染行业,离保护区太近,工厂排污若不达标,有毒的废水废气将危及保护区内鸟类的生存。尤其是像“点天灯”这种现象,肯定影响鸟类迁徙。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称,开发区正处于初建时期,目前只有7家规模以上企业投产运营,近两年,因环保原因累计拒绝企业50余家。

  “我们对入驻企业的环评要求很高。”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已投资1.2亿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建立了24小时驻厂监督制度,不定期对企业做水汽污染专项检查。目前,二氧化硫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

  可临近仙河镇的多位居民还记得2010年3月25日的一次泄漏事故。

  “那天整个镇上都是臭鸡蛋味儿,有孩子被熏到呕吐。”后来居民们知道,持续散发近2个小时的气体名为硫化氢,源自化工项目海科瑞林的泄漏。

  “东方白鹳不认识界碑,不懂得遵守人为的划线分界,它们活动能力极强,会大范围觅食和飞翔。”杜强说,只能寄希望于人类遵守界碑的含义和承诺。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