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负压抽吸技术治疗项背部脂肪垫效果观察

2022.1.0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项背部脂肪垫是位于第五颈椎下缘至第二胸椎上缘间,呈半球状或卵圆状的项背部软组织隆起,俗称“富贵包”。 其发病部位表面皮肤色泽正常,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触诊质韧,活动性差,因其影响了项背部的外观并使颈部活动受限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困扰[1]。 目前,对于项背部脂肪垫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的方式[2];随着负压吸脂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负压抽吸术治疗项背部脂肪垫的方法在临床上倍受欢迎[3]。 自 2015 年 3 月至2020 年 6 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负压抽吸技术治疗项背部脂肪垫患者 17 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7 例患者。 男性 6 例,女性 11 例。 年龄 42~67 岁,平均 52 岁。 所有患者均可见项背部有软组织隆起,横径 8.0~15.0 cm,平均11.6 cm;纵径 6.0~12.0 cm,平均 9.3 cm;高出皮肤2.0~4.0 cm,平均 2.8 cm。 其中 2 例男性患者同时伴有枕部及颌下脂肪堆积。 17 例患者中,8 例有酗酒史,2 例有家族史。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者。标记抽吸范围及等高线,于背部正中距脂肪垫下缘10.0~15.0 cm 处设计切口。 17 例患者中,12 例患者行全身麻醉,5 例


患者行局部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常规配制肿胀液:2%利多卡因40 ml+0.1%肾上腺素 1 ml+ 生理盐水 1000 ml,于术区浅筋膜层均匀注射至皮肤明显隆起呈橘皮样外观,注液量为 300~700 ml。 调整负压抽吸力为 80 kPa,以直径 2.5 mm 的3 孔吸脂管在项背部脂肪垫处及周边行放射状往复式刮吸,使项背部与双侧肩部形态过渡自然。 抽吸脂肪量为 180~230 ml。 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至 24 h内引流量 <10 ml 拔除引流管。 术后项背部以弹力绷带“8”字包扎,12 d 拆线,穿弹力衣 1~3 个月。


2 结果


术后随访 6 个月至 3 年,所有患者项背部术区形态良好,与周围组织过渡自然,无凹凸不平现象,颈部活动良好,活动受限明显好转。 未见明显复发。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6 岁,以“项背部软组织肿物 10 年”来院。 无吸烟和酗酒史,无家族类似病史。 专科查体: 颈背部正中可见 13.0 cm×11.0 cm×2.0 cm 皮肤软组织隆起,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表面皮肤颜色质地正常,颈部活动略受限。 触诊病变处质韧,活动性差,无波动感。超声提示:颈背部皮下脂肪层增厚,无明显包膜,大小约 12.0 cm×10.0 cm×2.0 cm。患者于门诊局部麻醉下行颈背部脂肪垫抽吸术,先行肿胀注射,调节吸脂机负压为 80 kPa,采用 2.5 mm直径的三孔吸脂管在脂肪垫及周围组织行多角度、多层次抽吸。 术中共吸出脂肪样组织 180 ml。 术后留置负压引流 4 d。 术后 6 个月随访,项背部术区形态良好,与周围组织过渡自然,未见复发。 见图 1。


4 讨论


项背部脂肪垫,在国内俗称为“富贵包”。 学者们[4-5]将颈后区域无包囊的脂肪包块纳为 Madelung综合征的 Ia 亚型。 Madelung 综合征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常以个案报道[6]。 此病多表现为颈部、枕部、颌下部、四肢近端的对称性、弥漫性、无痛性的脂肪组织增厚[7-8]。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遗传、长期酗酒有关,多在成年后发病[9-10]。临床上,单纯项背部脂肪垫增厚者较其他类型的发病率高,患者常伴有局部感觉异常、颈部活动受限等不适[11]。部分患者曾行局部按摩、刮痧等治疗,未见好转而入院要求手术治疗。 对于项背部脂肪垫的外科治疗,普通外科多采用背部脂肪垫全长切口,翻转皮肤软组织瓣,剥离并去除组织垫的方法[12]。由于脂肪垫组织致密、界限不清的特点,常出现手术瘢痕明显、局部凹凸不平、术中出血多等并发症[13-14]。


负压抽脂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整形外科常见的软组织塑形方法[15]。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负压抽吸法治疗项背部脂肪垫具有以下优势:⑴肩背部是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采用负压抽吸技术治疗项背部脂肪垫,手术切口设计在脂肪垫的下方 10.0~15.0 cm 的后正中线上,位置隐蔽,切口长度大幅度缩短,避免了在项背部易于瘢痕增生部位的较长切口,同时,手术切口位于术区低位,有利于术区引流。 ⑵项背部脂肪垫较脂肪瘤具有无包膜、无明显界限、组织致密的特点,外科手术难以掌握切除范围,极易出现切除边缘过渡不佳、凹凸不平的外观。 采用负压抽吸技术,可以在肩背部大范围、多角度、多层次抽吸,术后病变边缘过渡自然,肩背部线条流畅,并兼具肩部塑形效果。 ⑶项背部脂肪垫组织致密、纤维间隔多、术后出血时间长。 手术切除的方法,切除组织直径常达到甚至超过 10.0 cm,组织创伤大、术后出血时间长,术后压迫及引流不佳时常出现血肿。采用负压抽吸技术可大幅度地减少手术对血管的离断和创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可降低血肿的发病率并且缩短了恢复期。负压抽吸技术治疗项背部脂肪垫创伤小、效果明显,根据项背部脂肪垫的组织结构特点,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⑴项背部脂肪垫具有纤维成分多,脂肪颗粒细小,组织致密的特点,吸脂管在组织穿行时阻力较大,在行肿胀麻醉时,可较普通吸脂术注入更多肿胀液,肿胀液与预估抽吸脂肪量的比例可达 2∶1~4∶1,使组织间隙增大,便于吸脂管穿行。⑵可选择 2~3 mm 的尖头吸脂管,吸脂管过细易出现吸脂管堵塞,而吸脂管过粗则抽吸阻力较大,操作难度较大。 尖头吸脂管较钝头吸脂管更易于穿透和切割项背部增粗的纤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⑶项背部脂肪垫中脂肪颗粒细小,术后出血时间长,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24 h 引流量<20 ml,并于引流液澄清时拔除引流管。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 周,穿弹力衣 1~3 个月可减轻局部肿胀。


1610872007400028.png


综上所述,负压抽吸法治疗项背部脂肪垫,其方法简单有效,术后局部形态良好,未见明显复发。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略。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