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治疗-3

2022.1.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3.4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MPE的首选方法,肿瘤具有完整包膜,手术全切效果良好,但是生长巨大的肿瘤常与马尾神经等结构黏连紧密,过分强调全切可能造成马尾神经损害而出现括约肌功能受损、感觉缺失等症状,研究表明应用术中肌电图检测辅助对MPE进行显微切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本组病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辅以术中超声监护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经验如下:

 

①椎板切除应充分暴露肿瘤的上下极,避免盲目切开和牵拉正常脊髓,术中超声波定位可以确定肿瘤两端的椎板切除范围。暴露脊髓后以锋利刀片切开脊髓背侧,按肿瘤中线生长或偏侧性生长选择中线或偏侧切开,原则上尽可能沿后正中切开,以免损伤侧后束,引起深感觉障碍。

 

②分离、显露技术:沿正确的肿瘤-脊髓界面分离和切除肿瘤,分离界面时只牵拉肿瘤,不牵拉脊髓,避开脊髓表面的粗大静脉,间断切开脊髓切除肿瘤,过多地切断脊髓背面的回流静脉会加重术后感觉功能障碍或增加新的感觉障碍。肿瘤若有包膜,选择以显微剥离子沿肿瘤包膜分离,清理术野血性液体以林格氏液冲洗为主,少用吸引器,避免吸引器直接接触脊髓组织,对于局部包膜缺失、肿瘤马尾神经黏连严重者不可过分追求全切,应在电生理监测指导下进行细心操作,顺着神经方向锐性分离。

 

③切除止血技术:肿瘤质地软,无明显边界,应选择瘤内吸引切除,显微镜下仔细辨别正常脊髓组织。一般止血尽量不用电凝器,明胶海绵轻轻贴附即可。若确需使用,则选择低功率配合林格氏液冲洗防止热传导损伤。术中判断肿瘤全切除的标志有:膨隆的脊髓下陷;肿瘤两端的脊髓空洞与瘤床相通并有清亮的脑脊液流出;瘤床光滑,白色或浅黄色。术毕行超声波检查可以确保囊肿已被引流,实质性肿瘤已被切除。

 

④重视术后脊柱稳定性:MPE多数累及多节段,术中为充分暴露常需全椎板切开,部分病例肿瘤切除后脊髓水肿,常需去除椎板,但本组早期病例中,去除椎板病人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不稳定,中期亦曾尝试1例行半椎板切除,但是对于采取开窗减压术或者肿瘤巨大病人,脊髓损伤可能性大,一般不宜选择半椎板入路。现神经脊柱外科发展迅速,为一期行脊柱内固定提供可能,本组后期2例病人在肿瘤全切后同时行多节段脊柱内固定术,有效保证脊柱稳定性。

 

3.5放疗和化疗

 

对于MPE术后是否常规放疗目前尚存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肿瘤的进展,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对于肿瘤全切或次全切的病人,术后放疗与否对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并且放疗还存在引起放射性脊髓炎、脊髓黏连等风险。因此放疗多应用于术后肿瘤残留及复发播散的病人,对于肿瘤全切的病例不做常规的放疗。本组1例病人手术中发现肿瘤与马尾神经黏连紧密,全切困难,部分残留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其余8例病人全切除肿瘤,故未行放疗。

 

化疗多应用于肿瘤无法全切有残留及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有病例报道发现,对于多次复发和发生脑脊液播散的MPE,替莫唑胺的治疗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6预后分析

 

MPE病人总体10年生存率超过90%,KRAETZIG等报道1组MPE病例提示全切病人可获得100%的10年生存率,远处转移多位于胸椎(38.9%)和骶椎(33.3%),部分可转移至颅内(11.1%)。对于多数复发和播散病例,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建议放疗。但也有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发生远处转移的MPE,如无临床症状,可选择密切的临床观察和MRI随访,因为大多数转移的MPE无临床进展,对于出现临床进展的,仍然建议再次手术和术后放疗,本组1例病人术后复查MRI发现骶椎管内出现一微小病灶,无临床症状,随访至今无进展。

 

总之,对于MPE病人,应该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追求全切,对于未全切的病人,建议术后放疗。术中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B超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肿瘤全切率,总体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