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3D打印技术指导儿童外伤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1

2022.1.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摔伤后意识障碍1+天”入院,入院查体:昏迷,GCS5分,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刺痛屈曲,肌张力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阻阴性。

 

入院头颅CT:未见异常,伤后3天行头颅MRI提示:胼胝体膝部、右侧脑干小斑片状轴索损伤,海绵窦区域未见动脉瘤征象(见图1);给予高压氧等促醒治疗,伤后4周患儿苏醒,出现左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行眼眶MRI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见图2),进一步行头颅MRA检查示:左侧海绵窦旁动脉瘤,直径约9.5mm(见图3),选择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动脉瘤解剖模型(见图6、7),指导术前沟通及术中微导管塑形,动脉瘤栓塞完全(见图8),患者康复出院。

 

治疗过程:术前为明确动脉瘤诊断及与颅骨关系,行头颅CTA、颅底CT加三维重建、脑动脉造影检查(图4),分别将CT及脑动脉造影数据分别以DICOM格式拷贝后导入3Dslicer软件进行建模,剪切出需要的部分,将模型(图4,5)导入Cura15.04.3exe软件进行设计后导入3D打印机(极光尔沃Z-603S)打印出动脉瘤解剖模型(图5、6、7)。将解剖模型应用于术前沟通,患者家属很好的理解选择介入手术方式的原因,术中运用血管解剖模型指导微导管塑形,一次性塑形成功,手术完全栓塞动脉瘤(图8)术后患者康复出院,电话随访外展神经麻痹症状缓解。

 1589157184825375.png

图1 患者伤后3天头颅MRIT2WI海绵窦部位未见颅内动脉瘤征象

 1589157207549280.png

图2 患者伤后4周头颅MRIT2WI与图1同一层面海绵窦段动脉瘤宽约9.5mm(白色箭头所示)

 1589157226575534.png

图3 头颅MRA见左侧海绵窦旁动脉瘤(白色箭头所示)

 1589157240687946.png

图4 剪辑出需要的颅骨与血管关系(Cural5.4.3exe软件,黑色箭头示动脉瘤,白色箭头示后床实)

 1589157260546478.png

图5 剪辑出需要的血管图导入Cura15.04.3exe软件(白色箭所示为动脉瘤后床突)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