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2

2022.1.2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3.2神经导航:使用Stealth Station S7导航系统(德国Brainlab公司),将MRI、MRV影像传到导航工作站,通过软件自动融合,获得矢状窦构造、其与肿瘤位置的关系及肿瘤对矢状窦侵袭或压迫情况。本组1例仅累及矢状窦前1/3,余7例皆累及矢状窦中部或中后部,并压迫中央沟周围功能区。

 

1.4手术方案

 

根据肿瘤与血管影像融合结果,设计手术方案和切口范围,在沿用原手术切口基础上,沿中线做适当延伸;通过掌握肿瘤基底部矢状窦特征,为术中处理矢状窦附着处肿瘤提供参考依据。如果首次术后颅骨得到保留,需要合理运用原手术骨孔,或者在矢状窦旁两侧对称钻孔,仔细分离骨孔处硬脑膜,使用铣刀注意保护硬脑膜、矢状窦及可能入窦的静脉,显露上矢状窦及肿瘤的前后极仔细止血,矢状窦的出血予以小功率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由于二次手术时硬脑膜与脑皮质多紧密黏连,进行硬脑膜切开的时候,特别注意皮质和皮质静脉的保护,包括使用N20神经诱发电位监测运动功能区的电位变化。仔细锐性分离并保护瘤周皮质入窦静脉,无张力牵开脑组织,首先处理肿瘤的基底部,切断肿瘤部分血供,瘤内充分减压,利用蛛网膜自然界面,无牵张分离肿瘤包膜使之与周围脑组织游离,完全切除该部分的肿瘤。

 

2.结果

 

2.1矢状窦受侵犯程度

 

6例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其中5例矢状窦未完全闭塞;余2例仅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

 

2.2肿瘤切除程度

 

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的6例,Simpson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仅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的2例,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例,Ⅱ级切除1例。

 

2.3术后病理

 

不典型脑膜瘤4例(WHOⅡ级),脊索样脑膜瘤1例(WHOⅡ级),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WHOⅢ级),间变型脑膜瘤2例(WHOⅢ级)。

 

2.4随访结果

 

1例间变型脑膜瘤术后2个月死于脑脊液感染,余7例行常规放射治疗。随访4~48个月,其中1例随访11个月时再次复发,再次行手术辅助放射治疗。术后出现偏瘫者2例,随访12个月,1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余4例恢复良好,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

 

3.讨论

 

3.1手术切除的重要性

 

高级别脑膜瘤病人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少于2年。手术治疗为此种病人首选治疗方法,接受肿瘤全切的病人总生存期均长于次全切病人。AIZER等观察64例恶性脑膜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发现接受手术全切者5年生存率为64.5%,显著高于部分切除者的41.1%。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对上矢状窦、引流静脉和皮质脑组织等结构的侵犯程度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也促使神经外科医师利用可行的技术或手术技巧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神经导航对界定肿瘤边界和术中规避皮质静脉具有积极作用,利于早期确认静脉窦结构,确定恰当的骨窗范围,能有效准确地处理肿瘤的基底部,控制肿瘤的血供,以利肿瘤全切,避免回流静脉及中央回皮质脑组织等重要结构因过度牵拉造成的医源性损伤。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