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数字医学辅助下创伤性骨化肌炎的手术治疗病例报告

2022.2.1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MO)是一种发生在肌肉或软组织内的异位骨化疾病,通常分为进展性(myositis ossifican progressiva,MOP)和局限性(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MOC)2类,其中后者又被称为创伤性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MOT),通常由肌肉遭受暴力或反复创伤所致。创伤性骨化肌炎通常发生在四肢的骨骼肌,鲜有发生在咀嚼肌者。2001—2015年,仅有28例涉及咀嚼肌骨化肌炎的文献报道。其中,约28.6%(8例)的病例累及颞肌,提示颞肌是颌面部创伤性骨化肌炎的多发区域。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灶,但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血管变异多,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本病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等技术辅助病灶切除及术中颌面部重建,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女,49岁,主诉:开口受限45年。4岁时有面部摔伤史,后产生渐进性开口受限,未行治疗。平时仅可进食软食,全身情况可。临床检查:颌面部基本对称,牙尖交错位。开口度0mm,双侧耳前区无压痛,髁突动度明显减小。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双侧髁突吸收,右侧颞肌下头有高密度影(图1),提示异位骨形成。Simplant Pro11.04软件(Materialise Dental,比利时)三维重建显示,骨块位于颧弓和冠突深面(图2)。

图1  术前CT显示骨块位于右侧颞肌下头(黑色箭头)。A.轴位CT;B.冠状位CT

 

图2  术前三维重建。A.骨块(黄色)与颧弓及冠突的空间位置关系;B.骨块(前面观)

 

治疗过程:术前依据SimplantPro11.04软件三维重建结果,利用CAD/CAM技术设计并加工颧弓截骨导板和冠突截骨导板。术中采用改良耳前切口,暴露颧弓及下颌切迹。在导板辅助下暂时性截断右侧颧弓,暴露骨块,小心钝性分离其与周围组织后,将骨块整体摘除,并用钛板、钛钉重新固定颧弓(图3A~E),同时在导板辅助下行双侧冠突切除及双侧咬肌附着松解。术中被动开口度达43mm(图3F)。术后恢复良好,嘱术后颌间弹性牵引1个月,开口训练6个月。

 

图3  手术过程。A、B.颧弓截骨导板辅助下截断颧弓;C、D.冠突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双侧冠突;E.用钛板、钛钉重新固定颧弓;F.术中被动开口度达43mm

 

2.结果

 

术中摘除骨块标本最大长轴约为14mm。病理切片显示,骨及类骨质增生,伴肌纤维围绕(图4)。术后1年复诊,CT及三维重建未见残余骨块,右侧冠突切除后局部骨痂形成,颧弓对位良好(图5)。患者无明显面部肿胀、麻木等症状,开口度17mm,开口基本无偏斜,咬合关系稳定(图6)。

 

图4  骨块标本及病理切片。A.大体标本示骨块长约14mm;B.镜下见骨及类骨样增殖伴肌纤维包绕(H-E,×100)

 

图5  术后1年CT及三维重建。A.CT示无骨块残余,右侧下颌支可见骨痂生成;B.颅面部三维CT重建示重建的颧弓及冠突切除术后改变

 

图6  术后1年咬合及开口度。A.下颌中线无偏斜,中性咬合关系;B.面型基本对称,开口度17mm,开口基本无偏斜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