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肾移植后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分析

2022.3.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肾移植后受者发生急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临床上较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例肾移植后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供大家学习。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012年9月18日行亲属活体肾移植,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片">甲泼尼龙片预防排斥反应,肌酐恢复正常后出院。2012年9月18日至2012年10月29日定期监测,受者血红蛋白波动于145~127 g/L,血肌酐波动于93~121 μmol/L。2012年12月12日因乏力、活动后心慌、气促,于当地医院门诊复查血红蛋白为80 g/L,给予口服硫酸亚铁、叶酸及维生素B12。2012年12月25日再次复查血红蛋白降至38 g/L,立即于当地医院输红细胞悬液1 000 ml,2013年1月5日转至我院。询问病史,无农药、化学制剂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一般检查


体温为36.3℃,脉搏为115次/分,血压为93/58 mmHg(1 mmHg=0.133 kPa),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睑结膜苍白,口唇及齿龈黏膜苍白,无紫绀。胸骨无压痛。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 cm处明显,未扪及细震颤及抬举性搏动,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15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腹见约长10 cm弧形手术切口瘢痕,愈合佳。腹部略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4.89×109/L、红细胞计数1.66×1012/L、血红蛋白54 g/L、红细胞平均体积96.1 fL、血小板计数207×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12%;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11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10 IU/L、γ-谷氨酰转移酶17 IU/L、碱性磷酸酶74 IU/L、胆红素总量5.3 μmol/L、直接胆红素1.2 μmol/L、血肌酐118 μmol/L、尿酸417 μmol/L;淋巴细胞亚群组合:CD4细胞计数667×106/L、CD8细胞计数469×106/L;血他克莫司浓度谷值为7.2 μg/L;粪便潜血阴性;酸溶血试验、含铁血红素试验均阴性;巨细胞病毒(CMV)-DNA、CMV-PP65、CMV IgM、血Epstein-Barr病毒(EBV)IgM、甲型肝炎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DNA、丙型肝炎病毒-RNA及人类乳头瘤病毒B-19 IgM均在正常值范围;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2013年1月9日骨髓穿刺检查结果:(1)骨髓增生活跃;(2)粒系相对比值增高,占71%;余各阶段比值、形态大致正常。(3)红系比值占11.5%,原始占7.5%,胞体大小不一,巨大原红细胞多见,该细胞直径约20~50微米,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细致网点状,常见2~3个大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多少不定,染深蓝色,周边常有数量不等的钝伪足;中、晚红极少,有成熟障碍现象,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4)淋巴细胞比值占11.5%;(5)单核细胞比值占6.0%。(6)全片巨核约145个,血小板大堆状多见。符合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肾移植后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


将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调整为环孢素A(300 mg/d)及咪唑利宾(150 mg/d),同时将甲泼尼龙片增至40 mg/d,间断输血2 000 ml。此后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指标明显好转,肝肾功能稳定,将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8 mg/d;2013年4月8日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至132 g/L,网中红细胞恢复正常。由于患者血尿酸升高至629 μmol/L考虑为咪唑立宾不良反应。2013年4月15日将咪唑利宾改为吗替麦考酚酯1 500 mg/d,尿酸逐渐降至正常,血红蛋白、肌酐正常稳定。随访至2015年12月24日,受者间断复查尿酸、肌酐均正常,血红蛋白维持在125~135 g/L。


讨论


PRCA是贫血中特殊类型,是以骨髓红系造血障碍,而粒系及巨核系正常为特征的一类贫血性疾病,约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3%。PRC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获得性PRCA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引起继发性PRCA的原因有肿瘤(胸腺瘤、血液肿瘤等)、病毒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结缔组织病、肾功能不全、妊娠等。与肾移植术后继发性PRCA相关的原因主要有抗排斥反应药物: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及他克莫司。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对于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PRCA治疗原则首选转换免疫抑制剂,将抗排斥反应方案调整为环孢素A为基础的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皮质激素,必要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以及积极的补充造血原料,间断予以促红素,输血等措施。环孢素A可以用于治疗大部分原因导致的PRCA,对各种原因引起获得性的PRCA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目前尚无统一的剂量及疗程方案,一般用于病毒感染及促红素抗体阳性患者,国外大多采用的剂量为400~500 mg/kg/d,连用5~10 d。


本例患者术前透析过程中经静脉途径给予促红素治疗,但未发生PRCA。而且术后未予促红素治疗。因此怀疑为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PRCA。因肾移植术后血红蛋白迅速下降,HPVB-19 IgM及促红素抗体均阴性,高度怀疑抗排斥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无法判断具体何种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PRCA,遂停止使用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改为环孢素A联合咪唑立宾,并予积极的对症处理。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后再次试用吗替麦考酚酯,血红蛋白依旧稳定,因此我们推断该例患者为他克莫司所致的继发性PRCA。


肾移植术后继发性PRCA较少见,骨髓穿刺检查可确诊,治疗首选转换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抑制剂可能诱发排斥反应,应谨慎调整。必要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有必要对症支持治疗。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