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管型尿的概述

2022.5.07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管型尿是由于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管型尿的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浓度、尿液酸碱度以及尿量有密切关系,看是否有管型尿宜采取清晨标本做检查,正常人尿中可见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一般12小时尿内小于5000个,如增多或出现其它管型称为管型尿。红细胞管型尿来源于肾实质;白细胞管型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依据;上皮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衰。蜡样管型多见于慢性肾衰;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管型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圆柱状物。正常人12小时尿中管型应少于5000个,每毫升尿内含2~5个,或每一低倍镜视野小于1个。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由于浓缩和在酸性环境中凝固形成透明管型。若同时伴有红、白细胞凝聚在内,称为细胞管型。若有退行性变的细胞碎屑,则形成颗粒管型。若管型基质中,含有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则形成脂肪管型。尿中颗粒管型增多,常提示肾脏实质受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中发现宽大而长的颗粒管型,提示预后差。

  当然,管型尿只代表肾小球或肾小管存在损害,但不一定都能代表肾脏病的严重程度。换句话说,管型尿只是肾脏病的一个临床表现。管型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它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H糖蛋白。1966年Mcqueen用荧光抗体法进一步证实,血浆中各种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都能以颗粒形式凝聚在透明管型的基质(T-H糖蛋白)上。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