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遗传性神经性肌萎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022.6.14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因

  CMT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和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CMT的分子病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根据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和病理特点通常将CMT分为4个类型,前3型为周围神经髓鞘蛋白异常所致。

  已经发现的与CMT有关的周围神经髓鞘蛋白有4种: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myelinicprotein22,PMP22),髓鞘蛋白0(myelinicproteinzero,MPZ),连接蛋白32(ligandin32,li32),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arlygrowthresponsegene,EGR)。基因缺陷或髓鞘蛋白的异常与CMT临床表现型之间并无确定的对应关系,同一种髓鞘蛋白异常可出现于不同类型的CMT,反之,同一类型的CMT可有多种髓鞘蛋白的异常。产生这种基因型、基因产物和临床类型异质性的原因并不清楚。基因的数量效应可解释为什么同一基因的突变可引起不同类型的髓鞘蛋白异常。如正常人PMP22基因为2个拷贝,临床无症状,基因突变为3个拷贝时,临床表现为CMT1,突变为1个拷贝时(有1个拷贝的基因片段缺失),临床则表现为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CMT4型为植烷酸贮积病,又称Refsum病,是过氧化小体病的一种。过氧化小体是一种单层膜细胞器,存在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内,其基质内存在40种以上的过氧化氢酶或其他氧化酶,主要作用为催化超长链脂肪酸、植烷酸和六氢吡啶羧酸的氧化、缩醛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的合成以及前列腺素和乙醇的降解。植烷酸贮积病是由于过氧化小体内植烷酸-α-羟化酶活性减低,使植烷酸不能进行α氧化而在体内积聚,后者可进入组织的脂质膜,干扰其功能而引发疾病。

  此外还有CMT5、CMT6、CMT7和CMT-X4个临床变异类型。CMT5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为肌萎缩伴痉挛性截瘫;CMT6为CMT伴视神经萎缩;CMT7为CMT伴视网膜色素变性,这3种类型的连锁基因和相应的基因产物尚不清楚。CMT-X是指具有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的CMT。

  发病机制

  CMT1型和CMT3型的周围神经病理特点相似,主要表现为慢性脱髓鞘过程,即有髓纤维呈脱髓鞘、薄髓鞘和髓鞘再生改变,同时伴有施万(雪旺)细胞增生,呈洋葱头样肥大,胶原纤维增生,胶原囊形成。间质血管改变比较明显,主要为内皮细胞增生,吞饮小泡增多(郭玉璞,1992)。尸检病理发现脊髓前角细胞和后根神经节细胞减少或消失,颈髓上段薄束内的有髓纤维数量也减少。

  CMT2型的病理特点与前两型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慢性轴突变性和有髓纤维数量减少,粗有髓纤维受累较重,偶见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无串珠样髓球形成和吞噬细胞吞噬髓鞘等急性轴突坏变的特征。无髓纤维也表现为轴突变性和数量减少,偶见再生纤维。无神经肥大、胶原纤维增生和胶原囊形成。

  CMT4型的尸检病理发现周围神经从神经根到神经末梢呈弥漫性结节样肥厚,镜检可见神经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施万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形成洋葱头样结构,施万细胞内可见类晶体样包涵体。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