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2022.8.21

这些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一直在思考:“高校实验室里开发的新技术,如何才能被社会知道,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我们要再一次组建100个教授团队,真正实现企业和需求‘出题’,学校和教授‘答题’,最后我们的成果还要让市场和社会进行‘判题’。”

不久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共同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以下简称“千校万企”行动)。“千校万企”行动将利用5年时间,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千校万企”行动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

“揭榜挂帅”协同创新

日前,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举行了沈阳市“揭榜挂帅”项目主体设备交接暨签约仪式。

据了解,对氢能充装压缩机的核心技术难以突破的重大需求现状,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以“揭榜挂帅”的形式,通过产学研合作,由沈阳理工大学承接了储备、运输、增压、加注中段环节的核心装备——氢能充装隔膜压缩机核心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研制工作。

经过400余天的共同努力,沈阳理工大学项目团队提前开发完成了氢能源充装系统装备研制、应用及产业化所制定的研究开发任务。

《中国科学报》获悉,此次签约意味着发榜企业(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的氢能充装压缩机能够提前1年进入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充装设备市场,为氢能充装压缩机产品布局、新产品开发和新产品定位抢占了先机,为进一步占据国内外高端氢能充装压缩机市场创造了条件。

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也是“千校万企”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千校万企”行动提出,着力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关键的催化剂技术被国外垄断,外方只以高昂的(价格)卖产品,不转让技术。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南某家催化科技公司的发展脚步。

针对企业提出的这一难题,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王向宇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高性能微球型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目前已成功应用在河南这家催化科技公司的生产线上。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了新的催化剂技术后,生产线整体性能较原技术提升了20%,有效降低15%的生产成本,新增销售收入3个多亿元,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突破6000万元。

据了解,王向宇团队发明的催化剂主要用于生产尼龙材料,最大应用市场是在高档的锦纶服装行业,全球市场需求约每年800万~1000万吨。如今,这项清洁生产技术已在全国8个省区市得到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30%。

上述案例正是企业和需求“出题”,学校和教授“答题”的典型。

建设校企创新联合体

今年3月,徐工集团百吨级“XG110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新产品正式发布,这款新产品也是徐工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协同创新的产物。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辉告诉《中国科学报》:“学校一直在探索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合作,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基础科学研究以高校为主体,第二阶段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则以企业为主体。”

他介绍道,在第一阶段,校企双方商定研究领域、管理模式和资金总量,设立协同创新资金,并有针对性的将合作点前移,引导市场化资源在创新阶段介入,由高校院所自主安排相应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第二阶段,按照双方商定合作原则,由高校院所广泛组织论证、遴选、推荐开发项目,经企业论证立项后进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阶段。学校目前正在组织若干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的“秦岭计划”,正是这第二阶段合作模式。

在此基础上,中国矿业大学的科技创新合作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与大型企业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政府和企业共9个单位组成的江苏省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的发展。

另外,中国矿业大学还与徐工集团共建了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采用“企业出题,揭榜挂帅”的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企业很满意,首批两千万科研经费资助的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刘辉说。

“千校万企”行动提出,要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ZL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

刘辉表示,中国矿业大学以产业应用为目标的全链条科技合作可以分为三个大块:第一块是科学研究,主要提出和解决可续问题;第二块是技术开发,用科学方法解决技术及工程问题;第三块是产业发展,解决工业化成套技术首套验证和商业问题,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也会产生新的科研合作。

既是高校人,又是企业人

汪晓军不仅在思考自己的技术如何被社会承认,还付出了实际行动。

他认为:“为降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风险,在大规模应用前,往往都要将实验室的实验规模一步步扩大,然后去生产一线做中试。只有中试效果稳定良好,才是能降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风险与门槛。”

“搞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更多地要深入中试或工程化应用的现场。”汪晓军说,“只有了解现场出现的问题,或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苗头,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早在20多年前,汪晓军就开始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用自己掌握的精细化学品技术知识,成为一名“星期六工程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今,为了将实验室开发的厌氧氨氧化技术进行推广,汪晓军经常奔波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之间。

“千校万企”行动提出,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支持,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ZL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带去一批技术、推动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

福州大学“网红”教师衷水平有两个身份——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院长。

在“企业人”“高校人”双重身份加持下,衷水平不仅直接推动校企共同科研攻关,还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双聘教授的最大作用在于,我们知道靶心在哪里,不会胡乱突破。”他说。

据了解,衷水平所在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

刘辉以徐工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合作为例介绍道:“学校于2021年一次性输送19名研究方向与企业重点突破方向高度匹配的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深入企业一线,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中国科学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