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

2022.8.23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二 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由于蚊虫可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所以蚊虫不仅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三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

  四 流行特征

  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中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具有本病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中国乙脑的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引起了爆发流行。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本病集中发病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多人同时发病。

  病理生理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

  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若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围绕时,称神经细胞卫星现象;若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则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2) 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称为筛状软化灶。

  (3) 脑血管改变 :血管扩张充血,管周间隙增宽,常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4)胶质细胞增生:增生的小胶质细胞若聚集成群而形成结节,称胶质细胞结节。肉眼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点状出血和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本病早期有高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系由病毒血症所致。由于脑实质炎性损害和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病人出现嗜睡、昏迷。当脑内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时,可出现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痉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桥脑和延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时,出现延髓性麻痹,病人吞咽困难,甚至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由于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brain hernia)常见的有小脑扁桃体疝和海马沟回疝。小脑扁桃体疝时,由于延髓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挤压,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由于脑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也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