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质谱技术实践与应用研讨会|一文看懂什么是代谢组学!

2022.9.01
头像

小编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共同解释了生命体从微观 DNA 分子到分泌小分子代谢物的整个变化过程。代谢组学侧重体现机体正在发生的事情,与表型关系更加紧密。

  代谢组学通过检测生物体被扰动后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发现其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其研究对象大多是分子量在 1500 Da 以下的小分子物质,如糖、有机酸、脂质、氨基酸、芳香烃等。

  代谢组学的萌芽与发展

  在中国古代,代谢组学就已经萌芽。中医用蚂蚁鉴别糖尿病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不过直到 20 世纪初,Nicholson 等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这个概念才被正式提出。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精准医疗概念的推广,AI 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代谢组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现代代谢组学

  现代代谢组学借力于高通量技术检测平台的发展,其研究过程包括样本的前处理,高分辨质谱仪上机检测,海量数据库注释和挖掘。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代谢组学目前主流的方法有非靶向代谢组学及靶向代谢组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是一种无偏向的分析技术,多用于发现型研究,也常被称为“发现组学”;靶向代谢组学则是针对某一类特定代谢物进行分析,往往适用于目标明确的研究。

171857_202209011137151.jpg

  Saleh Alseekh et al., 2021

  代谢组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代谢组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代谢物种类多样且浓度差异大,代谢物的分析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传统的研究从小样本扩展到更大的样本量,需要更高通量的检测;样本量有限,就需要分析方法灵敏度更高;从器官到组织到细胞,逐级消除异质性,需要研究更加精细化。面对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细化的种种需求,代谢组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纵向延伸。

  而空间代谢组学的提出,有效解决了异质性问题,不仅能实现定性定量,同时增加了定位能力,还原位置信息。随着单细胞测序的成熟,单细胞蛋白的发展,代谢组学也在朝着单细胞技术寻求突破,一代又一代学者孜孜不倦的求索,代谢组学技术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171857_202209011137152.jpg

  质谱技术实践与应用研讨会

  Eppendorf 公司联合苏州帕诺米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诺米代谢”)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到质谱组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质谱组学的技术和实践、质谱研究成果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应用,共同探讨组学技术前沿,共同努力推进生命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扫描二维码,即刻预约参与研讨会!

171857_202209011136521.jpg

  嘉 宾 介 绍

171857_202209011137153.jpg

尹慧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脂代谢与营养相关疾病课题组组长;上海科技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 营养与代谢质谱分析中心首席科学家。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 先后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美国范德堡大学化学系获得获硕士、博士学位。2002 起在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部任教职,分别于 2005 年和 2009 年晋升为研究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7 年至 2009 年兼任范德堡大学新药开发项目药代动力学 (DMPK)中心主任。2011 年 9 月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任研究员和脂肪酸代谢与营养相关疾病研究组组长,并负责创建营养与代谢质谱分析中心。2011 年 11 月入选首批”上海 QR 计划”, 获“上海特聘专家”称号;2012 年 4 月,入选中科院“BR 计划”, 获择优支持; 2021 年 12 月入选基金委外国资深研究学者;入选 2021 年斯坦福全球 2%顶尖科学家名单。从 2008年成立独立实验室以来,作为 PI 和 Co-Investigator 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美国 NIH研究项目(包括 RO1 和 PO1 项目);自 2011 年回国以来,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重大研发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 以及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横向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等。担任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973)会评专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函评专家、重大项目中期会评专家、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外国高层次人才(QR)项目会评专家等。发表 SCI 论文 156 篇, 近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 Nature Cancer, JCI,Hepatology,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Plos Biology, JCEM, JACS, Chem. Rev., Redox Biol., FRBM, JBC 等,H-Index 56,论文引用 10500 余次,多篇合作论文发表于Nature, Science, Cell Metab., NCB 等。现担任国际期刊自由基生物与医学编辑(FRBM, IF 8.1), 以及 Redox Biology (IF 11.80)等 6 个国际期刊编委。

171857_202209011137154.jpg

吕海涛,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TALENT-100 和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Faculty Opinions (F1000 Prime)Faculty 专家, QUT 校长特聘教授席,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 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 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生命健康交叉应用驱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STORM 和 STORM+)。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10 多项课题;相关领域权威杂志发表 SCI 检索论文 57 篇,ESI 高被引 2 篇,封面论文 3 篇;共同主编 Wiley 英文著作 1 部和中药专著 1 部;国外著名大学和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40 多次。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世中联中医药免疫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务理事;任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Q1 TOP) (Section)主编,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Q1) 副主编,曾任Phytomedicine (Q1 TOP)副主编, Proteomics 编委,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Q1 TOP)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澳大利亚 NHMRC 基金会和香港 HMRF 基金会评审专家;澳门大学等 Faculty Promotion 评审专家;安捷伦科技 ACT-UR 奖获得者。

171857_202209011137155.jpg

贺静澜,产品经理

诺米代谢

  诺米代谢产品经理,项目经验 2500+,精通测序、转录、蛋白、代谢等组学产品,服务过医学、农学、医药等多家知名研究单位,协助客户在 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项目文章。

171857_202209011137156.jpg

段毓兴,高级市场经理

Eppendorf 中国

  段毓兴,Eppendorf 高级市场经理,2011 年加入 Eppendorf 公司,在 PCR、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线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项目有多年研究,实践操作经验丰富。从事过基于荧光定量 PCR 的血筛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工作,十多年的对分子生物学行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拥有了丰富的实验与行业经验。

  参与研讨会现场抽奖,您更有机会获得精美

Eppendorf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