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小儿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2023.2.09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发病机理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一方患原发性高血压其子女就有较大机率发生高血压,而且高血压家族儿童无论有无高血压在钠负荷试验中均较无高血压家族史儿童血压增高反应明显,提示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高血压家族儿童无论有无高血压在钠负荷试验中均较无高血压家族史儿童血压增高反应明显,提示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否具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待证实。体重是影响儿童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血压患儿肥胖,降低体重常可使血压下降。其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精神紧张、睡眠过少,由于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压尚缺乏肯定证据。

  动脉压的高低取决于搏出量及总的外周血管阻力。任何因素引起心搏出量增加,如水钠潴留后血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等,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如神经或内分泌因素引起周围动脉收缩等,均能使血压升高。前者使收缩压升高,后者舒张压增高显著。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还有一些单位因素,包括因素通过上述直接决定因素来改变血压,其中最主要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疾患尤其肾血管性疾患使肾脏血流灌注压降低时,或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时,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时均刺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自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一种α2球蛋白)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并无活性,当流经各种血管尤其是肺循环时转移酶作用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肺循环时经转酶作用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导致高血压,同时间接地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使肾小管潴钠,扩张血容量提高血压。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多数肾实质性疾患高血压多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有关,血中肾素测定多在正常范围,当晚期紧小球硬化也可出现血管收缩性高肾素性高血压。

  肾上腺疾患通过其分泌的激素引起高血压,如: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产生高血压的机理已如上述;②皮质醇增多症,大量糖皮质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并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而致高血压;③嗜铬细胞瘤,由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提高心排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除上述作和外,更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主动脉缩窄由于机械性梗阻引起上肢高血压,但少数晚期病例手术缓解缩窄后血管并不下降,可能与肾素或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大动脉炎因引起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前降主动脉严重狭窄影响肾血流灌注产生高肾素性高血压。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麻痹、颅内出血、肿瘤、脑炎等偶可致严重高血压,其发病机制被认为由于疾病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以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因素。。

  病因

  根据高血压的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小儿高血压80%以上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指病因未明且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继发性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者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是婴儿和儿童最常见的高血压,可呈急性或慢性过程。新生儿高血压与应用脐动脉导管和肾动脉栓塞有关。儿童高血压与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或药物等有关。常见病因如下:

  (1)肾脏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中80%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是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变,或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病变(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疾病(多囊肾、肾发育不全);肾肿瘤: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血管病(肾动脉和静脉狭窄、阻塞);肾周围病变(炎症、脓肿、肿瘤、创伤、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等。

  (2)血管病变 如主动脉缩窄(上肢血压增高)、多发性大动脉炎。

  (3)内分泌疾病 肾上腺皮质疾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是2岁以下婴幼儿高血压的常见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钙)。

  (4)颅脑病变 颅内肿瘤、出血、水肿、脑炎等可致颅压增高伴有高血压,或影响自主神经的稳定性使交感神经兴奋。

  (5)中毒及药物 铅、汞中毒、维生素D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卡因、兴奋剂等。

  2.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不明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 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的遗传度在60%~80%,随年龄增长,遗传效应更明显。检测双亲均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相应对照组,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存在有遗传性交感功能亢进。

  (2)性格 具有A型性格(A型性格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具有极端竞争性、时间紧迫性感、易被激怒或易对他人怀有进攻倾向)行为类型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者。

  (3)饮食 钠离子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而食鱼多者较少患高血压病。因此,对高危人群应限制高钠盐饮食,鼓励多食鱼。膳食中食盐量过多可导致高血压,而摄盐量每天低于3g则很少发生高血压。

  (4)肥胖 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的堆积,使毛细血管床增加,引起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日久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脏肥大。另外高血压的肥胖儿童,通过减少体重可使血压下降,亦证明肥胖对血压升高有明显影响。儿童血压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体重最明显。

  (5)运动 对少儿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消耗多余的热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肥胖、高血脂、心血管适应能力低下等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为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良好的基础。

  (6)其他 种族间患病率有差异,美国黑人多于白种人。此外,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睡眠不足、吸烟等,由于机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血压升高。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