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抓住窗口期!如何申请0.7%利率的贴息贷款?

2023.2.22
头像

柔荑含莲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023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做好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23〕11号),决定延长对十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再贷款和贴息。要点如下:

1.肯定了金融机构的付出。

文件认为金融机构自2022年9月以来,能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落实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2.说明了延期的理由。

延期理由有两个。第一是因为疫情影响,企业虽然签订了贷款合同,但由于未能完成整个采购工作,导致资金未能及时投放,没有形成对清单项目的实质性支持。第二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202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扩大国内需求的会议精神,用好用足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

3.怎么延期。

明确了“对金融机构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向2022年12月31日前已签订贷款合同项目发放的贷款,继续提供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

也就是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项目必须是在去年底签订合同的贷款项目;二是贷款资金必须在2月28日前完成投放。

4.保持了申报条件和路径不变。

再贷款和贴息政策的申报条件和路径继续执行银发〔2022〕211号,财金〔2022〕99号文件要求。

5.企业和银行还有2次机会。

文件提出人民银行对再贷款的审核将在今年的2月、3月各进行一次。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贴息,企业和商业银行还有两次机会。

据某业内人士称:在当期经济环境下,企业出于维护银企关系,愿意签署贷款合同,但由于投资机会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不愿意支用贷款资金。

本次延期政策,必将极大提高企业使用资金意愿,也减轻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对企业、对银行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从收文之日起,企业、银行都已进入“加班期”,以图抓住最后的政策“窗口期”。


抢疯了!手把手指导2000亿+贴息再贷款申请!


因为对政府、企业、银行多方有利,当前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及财政贴息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激励效果明显。但人民银行仅仅配置了20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差距巨大。如何获得再贷款,为最终获得财政贴息,笔者梳理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如下:

目录:

一、背景及相关时间轴

1.此项政策工具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2.推进落实的7个重要时间节点?

二、清单审核确认阶段

1.底线条件:必须在政策支持的10个领域之内

2.与2020年初抗疫再贷款管理模式的不同?

3.项目名单的梳理、报送流程?

4.想进入最终名单,难度大的3个原因?

5.进入名单后,贷款主体、设备更新改造方案能变更吗?

6.银行应早点介入企业的清单报送

7.只有21家银行能享受本次“政策红利”吗?

8.再贷款发放主体限制会否局限其效果?

9.公立医院可以融资采购设备么?是否违反政府融资相关规定?

三、项目申报、审批阶段

1.项目主体贷款办理总体流程

2.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项目基本要求

3.入围名单不等于就能得到贷款

4.购置清单与人行确认不一致,很难获得再贷款

5.企业能否和非意向合作银行合作贷款?

6.利率的上下限要求

7.给银行的产品、期限及资金配置的3个建议方案

8.经办银行如何设计贷款合同,做到事前告知,事后免责?

9.既然要求银行按照商业化原则发放贷款,那么银行需要什么?

10.为了避免银行间的恶性竞争,监管会采取哪些措施?

四、申请再贷款和贴息阶段

1.银行要关注合同签订中贴息资金方式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资金追缴的2个问题

2.各方要高度“资金空转”“政策套利”?

3.对银行申报再贷款的贷款项目,人民银行重点审核哪些条件?

4.获得贴息的四个基本条件和3个加分因素

5.央行再贷款和财政贴息各自的审核标准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

6.央行再贷款和政府财政贴息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7.目前此次贴息贷款中西部地区踊跃,后期省份分布会变化吗?

8.贴息金额是如何计算的?

9.最终是否会出现部分银行贷款发放之后无法获得财政部贴息?

10.资金的划拨方式:先贷后借

11.9月1日前已经采购的合同,后续尾款及分期付款部分可否纳入贴息范围?

12.后期,如果已申报的项目所需的再贷款额度合计超过了2000亿,央行还会选择扩大再贷款规模吗?

13.目前,再贷款发放领域集中在医院和教育领域,未来会在剩余的8个领域内有更多的投放吗?还是说很可能会一直集中在医院和教育领域?

五、再贷款期限结束之后

1.第四年起,央行再贷款和贴息窗口期均告结束,经办银行如何在保住资产业务的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

2.本次政策会否造成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六、其他

1.从短期和长期视角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什么影响?

2.为何此次贴息贷款中西部地区尤其踊跃?广深沪反响一般?

七、结语

一、背景及相关时间轴

1.此项政策工具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此项政策力度空前,主要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受到疫情影响短时间内很难起来。进出口上半年还可以,但是由于全球疫情,美国加息,汇率升值,局部战争等各种因素,目前已增长疲惫。所以激发投资需求是短期最有效的,包括前期出台的基础设施的工具(两个3000亿)。利率的优惠、大力度的贴息政策,都是刺激投资需求的有效手段。

2.推进落实的7个重要时间节点?

2022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8月31日,李克强总理要求尽快出台支持制造业企业、职业院校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9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

9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88次常务会议,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这被视为稳增长的又一项重大政策工具。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专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实行贷款财政贴息工作。

9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有关负责人就答记者问,回答了三个问题。原文如下:

1.问: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议定事项,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向经办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经办银行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制造业等领域发放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

2.问: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支持领域和发放对象是什么?

答: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领域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经办银行。

3.问: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如何实施?

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发展改革委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经办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清单内项目发放贷款。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月发放。对于经办银行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单内项目发放的合格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资金支持。


2022年9月29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将贴息贷款进一步推进落实,提出时间表。

二、清单审核确认阶段

其实,项目的梳理、企业购置方案、意向银行、清单的逐级审核审批,早在8月份就已经在政府部门中开展。相对来说,医院领域动作较快,要求在国庆期间就完成与银行的合同签订。

1.底线条件:必须在政策支持的10个领域之内

也就是说,只有财金〔2022〕99号文中提到的10个领域才有进入最终清单的资格,其他领域是无申报资格的。这10个领域是:

对10个领域,财金〔2022〕99号明确了重点支持的具体范围。

2.与2020年初抗疫再贷款管理模式的不同?

这次和2020年初抗疫再贷款管理模式有点类似,也是重点名单制管理,但是在名单的确定上本次更加细致,每个领域都尽量做到最大范围内的覆盖,但是贷款资金用途却严格做了限制,只能是设备改造贷款(贷款形态上基本上固定资产贷款为主),防止资金被挪用。因为如此低的贷款利率,容易造成资金空转套利(比如企业银行配合拿到0.7%贷款后存回银行,存款利率3.0%银企双赢),所以必要的防范措施和事后监督非常重要。

3.项目名单的梳理、报送流程?

企业和项目的报送流程最起端是县市一级,经历了各级发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最终到达国家发改委,一环扣一环,逐级审核、筛选,直到入围最终清单。

目前,各地发改组织有关部门梳理贷款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根据支持的不同领域,如工信、卫生、教育、人社、文旅、体育等部门亦有介入,已经进入尾声。第1至4批相关企业清单已通过人民银行条线以“背靠背”的方式发到最迟确定的意向银行。

4.想进入最终名单,难度大的3个原因?

因优惠力度较大,且医院、学校类客户有政策上的突破,要进入最终名单,难度非常大。

5.进入名单后,贷款主体、设备更新改造方案能变更吗?

因该项工作推进较猛,前期清单的申报主要存在3个仓促上马因素:

一般情况下,进入清单后,原则上项目的法人单位即为贷款主体,购置方案即为授信依据,一般不能再更改。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改变。但需要按原审批路径(一般为项目主体→所在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同级发改局→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重新审批,且未必能得到批准,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被拒,将更改失败。

请企业和银行都慎重申请变更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就是额度的限制。2000亿额度,在逐级审批变更完成后,估计已所剩无几了。此外,国家为了达到“早投入”的目的,在初期阶段审核会审核较松,后期的审核通过只会越来越紧、越来越难。

6.银行应早点介入企业的清单报送

从银行维度来说,此次的贴息贷是一个难得的资产业务发展窗口期,有国家政策支持,且阶段性地贴息鼓励,与客户的对接将会更加容易。如果说以前是卖方市场,银行央求企业支用贷款,那么现在的贷款支用就成了买卖双方共同的需求。

银行在企业做清单申报时,就介入企业,帮助企业了解本行信贷政策,资本金、购置设备等资信状况是否满足本行的抵押担保要求等,争取成为其“意向银行”。虽然“意向银行”并非是强制要求,企业也有权选择其他银行作为经办行,但为良好的银企合作,申报贷款夺得先机。

7.只有21家银行能享受本次“政策红利”吗?

对于企业端来说,确实是只有名单内的客户才能参与本次“盛宴”。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由于采用名单制准入,客户名单经各地发改局报经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所以并非所有市场主体都可以申请到贴息贷款,享受到3.2%-2.5%=0.7%左右的超低贷款利率巨大优惠。

但对于银行端来说,虽然在项目申报时指定了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作为“意向银行”,名单外的银行无权办理此次贴息贷,对其他区域性银行、农商行无疑失去了“分蛋糕”的机会。但截至目前,有的地方的银行已接到通知,不再受意向银行的影响,任何银行都可以作为经办银行。银行间的业务争夺更加惨烈。

附:21家全国性银行名单: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8.为什么此次再贷款发放主体会仅限于该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是否会对这项再贷款的效果构成局限性?

近期很多地方性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也都在咨询,问为什么要局限在国开,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等21家机构,他们也想参与投放和项目申报。

为什么选21家银行投放,其实主要是尽量要加快投放(2020年疫情防控贷款一开始也是就让几家大银行去投放),这21家银行机构都是全国性的机构,规模大,政治站位高,关键时候国家就是要发挥这些大行的担当,加班加点,尽快落地政策。

效果的局限性可能会有一点,比如原来这家机构的贷款是小银行的客户,贷款前期和是小银行在跟进的放的,如果让小银行去报项目和申报优惠贷款,速度就会快,效果也会好。但是这些客户一般都是重点的大中型项目,小银行服务的比率不是很高,如果让全国的小银行都参与(4000多家),也可能会浪费很多资源(人力物力等),从整个国家来看,还是派出战斗力最强的金融队伍效率更高。

这个政策也的确会让小银行感到收到了政策歧视,而且对他们的市场竞争来看,也是有少许影响的。

但从目前来看,有的地方已放开。现在,当地法人机构的非全国性银行也可以参与竞争。

9.公立医院可以融资采购设备么?是否违反政府融资相关规定?

已明确,只要是在清单内的客户,不存在合规性问题,但有窗口期。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涉及隐债的学校、医院客户,政策窗口期仅为9月1日至12月31日。12月31日以后,将因为面临合规性不足而导致不能继续投放。所以,银行需要争取在年内实现投放。

以前我国不允许高校、医院通过贷款来发展和维系生存,而是通过专项债支持。这次是政策创新,允许通过贷款来实现设备更新改造。因此本次公立医院适用设备更新改造贴息和再贷款政策解释为:特殊时期提振经济扩大投资的特殊政策。但是,现有的信贷制度确实需要马上更新来适应这次创新,如医院、学校的主体资格认定,设备采购需要哪些前置条件,现金流覆盖、还款来源等等。从笔者拿到的项目清单来看,医院、学习的还款来源主要为“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

image.png

三、项目申报、审批阶段

1.项目主体贷款办理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为:国家发改委名单→推荐给人民银行→转发给21家银行的总行→下发到属地分支机构→审核发放贷款→申请再贷款→申请贴息。

对企业和项目来说,只要你进入了名单,很快就会有银行上门办理,而且政策要求是要银行迅速行动,能发放的贷款四季度一定要落地的(目前第一批已发放的都是在一周以内甚至2、3天就办好)。

2.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项目基本要求

一是项目必须是经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发改委审核后提交人民银行,并由人民银行发送21家经办银行清单内的项目。

二是设备购销合同的签订时间必须为2022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其中,医院类客户的合同签订时间为2022年9月7日至12月31日。

三是合同期限必须在一年以上。就本次贷款来说,各家经办银行的贷款期限应为3年以上,但不会长于设备的折旧年限。

四是合同金额不能大于人民银行在清单中列示的购置方案额度。贷款的用途仅用于购置清单中列明的具体设备。如教育类企业,必须满足《关于报送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2〕815号)要求,采购设备是“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重大设备购置”。

3.入围名单不等于就能得到贷款

本次政策要求银行商业化操作。也就是说,进了名单,也不一定100%发放、马上发放。因为报送名单都是走纸质的,等到真金白银投放的时候,银行还是要现场或进一步深入了解判断的。银行贷款虽然成本低,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不重,但是还是要自主承担风险。所以如果企业和项目的质地不能符合信贷条件的,还是不能发放。

但是前面也讲过了,因为基层在报项目的时候,如果银行已积极介入,如果是不能放款的项目,一般也不会进入围名单。所以说大多最终进入名单的企业和项目都是符合信贷条件的,很多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银行放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不然也就不会2、3天落地了,很多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就是等着进入名单后可以发放3.2%的优惠贷款(扣除贴息就是0.7%)。

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导致贷款发放需要一定时间,有时甚至也会影响落地——比如银行自身资金的摆布和规模控制,信贷的要求等等。

4.购置清单与人行确认不一致,很难获得再贷款

从银行角度来看,如果贷款客户的实际购置清单与人民银行最终确认的清单内容不一致的话,很有可能被拒绝获得再贷款和贴息的资格。因此,银行需书面提醒贷款客户,不要轻易更改清单内的购置方案。如需更改,必须经过上述的逐级审批同意,或向银行出具“愿意承担更改购置方案带来的拒绝风险”声明。

5.企业能否和非意向合作银行合作贷款?

从目前看,总体政策是放开的,但是医院这个最主要的贷款主体,卫健委态度是为了加快速度,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坚持和意向合作银行为主。主要是效率第一,速度第一。还有也是为了防止2022年10月份以后政策窗口有变动,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政策窗口,前面分析过,不仅仅是低利率,还有政府融资短暂的窗口。

但是其他9个领域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客户和银行,没有障碍。

6.利率的上下限要求

鉴于有的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一味压低贷款价格,为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避免无序竞争,人民银行已再次明确要求,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前三年利率不得低于2.5%,不能高于3.2%。低于2.5%的贷款将不能申请再贷款,更不能获得贴息补助。已有某国有大行在第一批名单中,大部分项目利率低于2.5%,除非重新签订合同,更改利率,否则已失去申请再贷款的资格。

第四年以后的贷款利率,由各经办银行与贷款客户自行商定。因此,各家银行对客户的争夺,已经从日常的综合性服务,转变为“再定价”带来的营销机会。

7.给银行的产品、期限及资金配置的3个建议方案

目前人行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4.39%,但本次银行只能在3.2%的利率上限内与客户今天谈判。从银行的盈利角度来看,至少得考虑FTP因素、贷款期限因素、资金配比因素等。有三种资金配置方案可以考虑,分别为再贷款+贴息模式、单纯再贷款模式、单纯中长期贷款模式。

假如不考虑其他附加业务带来的收益,单纯考虑贷款,再贷款+贴息模式和单纯再贷款模式,完全使用人民银行提供的资金,无需考虑FTP价格,盈利因素要考虑给客户的实际利率(不得高于3.2%)、贴息利率(2.5%)、人行再贷款利率(1.75%,有点类似于银行的FTP,即资金使用成本)。

再贷款+贴息模式下前两年银行是盈利水平(3.2%-1.75%=1.45%),第三年央行再贷款仍然可以展期,企业的融资成本恢复到3.2%的水平,银行的融资成本仍然是1.75%,所以盈利仍然不变。

但是第四年央行再贷款和贴息都没有了,这个时候需要看银行的负债端边际成本(不是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包含大量活期存款)总体大于1.75%,所以笔者推测这个中长期专项设备贷款一般期限不长于3年。

而在单纯再贷款模式下,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出现,但不排除央行的再贷款申请通过了,但是财政部的贴息申请没通过。其实对银行而言,结果是一样的,银行无需将贴息资金用于贷款客户,前三年有145BPS的盈利(3.2%-1.75%)。从第三年开始,不考虑资本和风险的情况下盈利值为3.2%-FTP司库中长期负债端价格。注意这个中长期负债不仅仅看表面上2年期的存款利率,还要考虑揽储成本,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成本,总体大于1.75%。

单纯中长期贷款模式,全部使用银行资金,此时只需考虑给客户的实际利率、FTP价格之间形成的利差,盈利相对稳定(3.2%-FTP价格),扣除减值、内部管理费等风险成本、营运成本后,算经济资本层面的盈利一般很可能是接近0或者负值。

相关FTP理论及应用,可参考法询金融相关文章,如《一文读懂银行资负管理工具:FTP》《商业银行FTP有哪些挑战?》等。

8.面对获得再贷款、贴息的不确定性,经办银行如何在贷款合同中增加相应条款,做到事前告知,事后免责?

一是以书面形式事前告知。由于有关部门对贷款额度、价格、用途以及申报时间、流程、设备购置都有严格要求,企业很有可能无法顺利获得再贷款和贴息。建议经办银行要以书面形式事前告知客户:如果银行申请不到贴息,客户需承担贷款合同约定的全部利息。

二是限时办理,明确银行责任,增强银企关系。如“贷款投放后,该笔贷款将在**个工作日内向人民银行申报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如再贷款申报成功,将在**个工作日继续向财政及行业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

三是进一步明确有关责任,避免合同约定超银行控制范围。如:“能否获得再贷款及财政贴息,以及获得的具体贴息金额、贴息时间、贴息期限,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结果及实际拨付情况为准”。

四是增加贷款客户主观因素责任。如:“贷款客户有义务配合经办银行提供有关资料。如因贷款客户资料提供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导致的相关后果,由贷款客户承担”。

9.既然要求银行按照商业化原则发放贷款,那么银行需要注意的6个地方?

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监管一直强调本质上仍是商业性贷款,银行应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发放,并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在贷款审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0.为了避免银行间的恶性竞争,监管单位很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干预?

这次政策涵盖的银行,积极性都很高,当前很多行业都面临较大压力,银行也是找不到优质的信贷客户,这次政策出台后,各地都梳理了大量的项目,进入名单的大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金融机构为了业务增长,积极性很高,日夜加班就为了项目落地。

另外,各级人民银行和银保监都在第一时间积极督导,银行想慢点也不行,10月长假中的快速落地的项目,就有各地监管部门强势督促的因素。

银行竞争方面,大多数贷款的企业和项目上报的时候就已经有银行为之服务,名单发布后不会造成恶性竞争,监管单位也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避免市场动荡。比如相对固定的推送项目(基本账户开在哪个行,前期主要是哪个行服务的,就继续让其续作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在报项目的时候就让项目和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银行,银行全程参与项目的指定和报送,等到项目一旦进入名单后就直接可以快速运作和落地。)。


四、申请再贷款和贴息阶段

此为关键环节,是企业能否获取贴息的重要步骤,而获得再贷款是获取贴息的前提,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银行已根据人民银行已要求开始申报第一批再贷款。据了解,当前(10月18日),再贷款额度还比较宽松。

1.银行要关注合同签订中的贴息资金方式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资金追缴的2个问题

根据财金99号文,财政部是依据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下达情况,向各个省市预付、预拨资金,先有再贷款,才会有贴息。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财金99号文对贴息资金的预付、预拨流程并未有具体的操作流程,是银行“先向客户收取,收到财政部门实际贴息后再返回给客户”,还是“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之前直接扣除2.5%的贴息”,类似非常具体的操作流程并未明确。

估计各地财政部门已着手考虑具体操作性细节,一般情况,会召集当地经办银行,共同商量操作细节。可能全国各地的执行流程都会不一样。需要经办银行主动对接当地的财政部门,商量好细节,才能做好与客户的对接、合同签订、还款计划等工作。


第二个问题:

从财金99号文来看,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经办银行贴息资金申请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按一个季度的贴息资金需求的80%预拨至相关经办银行。而剩余的20%,将在审核同意之后的一个月内再拨付。

据了解,仅前两批申报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项目融资需求就近6000亿元,而再贷款确定的额度只有2000亿元,不算第三、第四批项目,再贷款的获批率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审核不通过,财政部门不但不继续拨付剩余的20%,还将追回已拨付的80%。如果银行采用了“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之前直接扣除2.5%的贴息”的贴息方式,经办银行必将向客户追缴欠息,一旦客户资金出现缺口,将会很麻烦。


2.各方要高度“资金空转”“政策套利”?

在整个项目清单申报、贷款合同签订、再贷款及贴息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并无审计署、银行保监会的相关职责。但审计署、银保监会依然作为联合发文单位,可见相关部门已预见到可能会出现的“清单客户及购置方案不符合政策规定、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融资客户进行政策套利、银行放松审贷标准”等问题,本次财政贴息贷款自发文之日起就有了浓浓的“监督审查”影子。

财金〔2022〕99号单独把“加强监督管理”作为单列章节,从职责分工、直达机制、违规资金追回等三个维度,明确了省级发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职责,将贴息资金纳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全过程跟踪管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依法追究相应责任,避免项目虚报、资金冒领、截留、挤占、挪用,“专款没有专用”“政策没有精准落地”等问题。

3.对银行申报再贷款的贷款项目,人民银行重点审核哪些条件?

为提高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性,避免政策下发后出现的支持范围扩大化、泛化。对银行申报的再贷款款项目,估计人民银行的审核重点为:

4.获得贴息的四个基本条件和3个加分因素

要获得贴息,首先行业要属于通知要求的十个重点领域,经过各层级审批进入清单,具备这一条件后,才能继续申报人行的再贷款及财政贴息。4个基本条件要满足:

具了解,有的地方人民银行将优先审核和支持符合以下3个条件项目:一是企业所采购的设备列入了工信部颁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二是购置的设备属于国产自有品牌。三是企业使用自有资金购置设备的比例越高越能获得优先支持。

虽然上述3个加分因素具有省份个性化特点,但也代表了全国各地当地政府的普遍要求。

5.央行再贷款和政府财政贴息各自的审核标准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

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审核要点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主要就是是否在发改委的入围名单内的企业和项目,是否符合10个方面的重点领域(其实在发改委入围名单后就基本上不用审核贷款投向)。

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如制造业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一般要求就是项目有审批,主体经营情况良好,信用良好,现金流和还款能力良好。符合卫生规划的医院(设备的购置改造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重点支持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等(设备包括教学科研和实验实训等)。文旅体育项目主要是体育场馆、健身场所,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重大设备的购置更新,要求借款单位独立法人的企事业单位,财务健全,信用良好。当然很多如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新产业的审核要点也不相同。

当然,再贷款和财政贴息审核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再贷款比较关注的是,银行资格、利率、期限、是否有足够的合格抵押品(没错,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也是要各家银行提供抵押品的,一般是符合要求的债券或达标的信贷资产)。而财政贴息可能更关注企业贷款使用是否合规(很多企业贷了款放在账上不投资,吃利差,这次肯定是不行的),财政对政策的时效性也比较关注,比如一定要在年底钱发放的贷款才能享受贴息。

6.央行再贷款和政府财政贴息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在政策效果上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央行再贷款和政府财政贴息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是宏观调控政策,再贷款是货币政策,财政贴息是财政政策,共同使用的时候是力度最大的,政策效果主要是定点支持,就是国家可以在重要的,薄弱或需要支持环节发力,引导资金流入这些领域、地区和企业,刺激这些行业、企业的投资需求(信贷需求)。

区别主要是,再贷款是人民银行直接派生高能货币,解决了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实目前我国不是资金不足,更多的是项目和企业不敢投,不愿投,银行感觉风险大),再贷款也可以解决银行端信贷资金的成本高的问题,因为再贷款的利率一般比市场上低很多(比如这次的1.75%,低于银行的资金筹措成本)。当然再贷款在贷款利率方面也有政策性要求(一般低于市场利率,比如这次的不高于3.2%),所以银行其实利差是不多的。

财政贴息主要是解决企业端资金成本高企的问题,直接刺激了企业的贷款需求。这次政策还有一个创新值得一提,就是根据五部门联合发文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利率不高于3.2%的贷款合同,但是要约定享受财政贴息政策期间2.5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银行收到财政部门拨付贴息资金后,收息时直接予以扣除(所以企业不需要再申请贴息资金,直接利率变为0.7%,这项政策与以往两条线的贴息政策不同,直接扣除的方式第一时间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获得感满满,大力点赞)。

7.截至目前,此次贴息贷款中西部地区尤其踊跃,广东深圳上海反响一般,之后再贷款的省份分布会有所变化吗?

目前中西部地区争取政策比较积极,据了解中西部一个不算发达的省份,上报了1000多个项目,需求将近800亿元。

相对而言广东、深圳、上海等地反响要小些,主要原因市发达地区信贷规模本身很大,本次贷款的政策(利率)虽然非常优惠,但是毕竟量不大,不容易引起重视和关注。全国2000亿元,但是分散到全国就不大了,初步测算很多经济金融大省也就100-200亿元的数量级,很多发达的地市只有10-20亿元了,这个数量级很难引起高度重视。

但是随着政策不断的宣传知晓,很多发达地区的企业也会积极向当地政府了解,如果还有后续政策,相信发达地区也会积极争取的。中央也会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做好一定的政策平衡。

8.贴息金额是如何计算的?

以经办银行实际投放,即企业实际支用的贷款金额为申报基数,与贷款合同金额无关。也就是说,需要先放款,才能据此申请人行再贷款及财政贴息。

9.最终是否会出现部分银行贷款发放之后无法获得财政部贴息?

笔者认为完全有可能;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审定通过各地申报的第一批项目5838个,项目贷款总需求2万亿。目前四批项目已推送给21家经办银行,要求各机构加快对接。

即便首批2000亿额度后续会有新增,但也完全赶不上各地上报项目的需求量。尤其以学校医院为主。其中,融资需求最强烈的就是医院,最终落地项目可能大部分是公立医院。具体原因分析过,医院的贷款融资需求被压抑太久,可以说是一次集中喷发。

10.资金的划拨方式:先贷后借

再贷款方面,没有采用预拨,而是采用“先贷后借”模式,经办银行先向清单客户发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然后事后凭发放清单等资料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资金。

2018年的《关于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办发〔2018〕110号),央行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先借后贷和先贷后借两种模式:

“创新支小再贷款发放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支小再贷款可选择现行的先借后贷模式,也可选择先贷后借新模式。在现行先借后贷模式下,金融机构要将支小再贷款资金优先用于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在先贷后借新模式下,金融机构根据运用自有资金发放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新增情况,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支小再贷款。”

贴息资金采用预拨机制,一是财政部根据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的下达情况及地区分布,向财政条线提前预拨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贷款贴息。二是省级财政部门通过21家全国性银行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按季向经办银行预拨贴息资金。后续根据实际支出及资金审核情况据实结算,以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11.9月1日以前已经采购的合同,后续尾款及分期付款部分是否可以纳入贴息范围?

肯定不行。此次再贷款+贴息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新增设备更新需求。存量的更新需求肯定不在贴息和再贷款政策激励的范围。尤其考虑到项目实际融资需求远大于最终补贴金额,审核标准从严的原则肯定需要2022年9月30日之后放款(考虑到从合同签署到实际采购时差及贷款申请时差,合同可以是9月1日之后)。

12.后期,如果已申报的项目所需的再贷款额度合计超过了2000亿,央行还会选择扩大再贷款规模吗?

这个要看情况,目前判断扩大估摸的可能性很大。实际上目前发改委下达的3批名单,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如果这些项目在四季度全部能够得到投放,肯定就要追加规模。除非到四季度末,目前的项目投放仍不超过2000亿元,也就是说很多项目贷款落不了地,那就没有必要追加了。但是按照前期的两个3000亿元政策性工具,放不掉的可能性不大,一开始也认为完不成(因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毕竟实力有限),但是最后都是完成的。

13.目前,再贷款发放领域集中在医院和教育领域,未来会在剩余的8个领域内有更多的投放吗?还是说很可能会一直集中在医院和教育领域?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医院和学校,需求恐怕超过2000亿。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那家医院不需要设备采购和改造,全国符合条件的学校,那个学校不需要科研教学设备的提升,如此优惠的条件,仅医院和学校的需求,恐怕要超过2000亿。

“十一”期间,各类学校和医院已陆续签订了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部分单家贷款额度就超过1亿元。简单计算可以发现,全国千亿级的教学科研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都正在释放。但是如果规模没有追加,2000亿元也会在10个领域有均衡的投放,不可能全部让医疗和学校集中。


五、再贷款期限结束

1.由于从第四年起,央行再贷款和贴息窗口期均告结束,经办银行如何在保住资产业务的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

采用分段计息。与客户签订“3+N”贷款合同,约定前3年在享受再贷款、贴息期间采用固定利率,而从第4年后为约定的浮动利率。

2.本次政策会否造成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银行的积极性很高。当前很多行业都面临较大压力,银行也是找不到优质的信贷客户。这次政策出台后,各地都梳理了大量的项目,进入名单的大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金融机构为了业务增长,积极性很高,日夜加班就为了项目落地。

另外,各级人民银行和银保监都在第一时间积极督导,银行想慢点也不行,10月长假中的快速落地的项目,就有各地监管部门强势督促的因素。


六、其他

1.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视角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会有什么影响?

短期来看,部分领域(贷款规定的10大领域)会出现投资回暖,甚至出现投资过热,经济短期会有一拨繁荣。长期来看,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要求的这些领域也是我国长期要投资发展的,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都是有利于长远的。当然,如果经济不能在这个政策窗口期恢复自身的健康发展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

2.为何此次贴息贷款中西部地区尤其踊跃?广东深圳上海反响一般?

如前面分析,核心还是学校、医院的融资需求最为强烈。此前因为涉及地方政府融资的问题,压抑太久。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尤其强烈。到目前为止,类似北上广深没什么太大动静的原因,主要是沿海一线城市隐性债务基本上清零,人行和发改委审批清单也较少,总体政府融资以公开债券为主,贷款融资过去也较少。

但是越是网红区域,当地政府和发改委越是重视这样的融资机会。最终融资结果看,笔者预计以政府融资平台或者公共服务平台为主。笔者整理的国庆7天公开报道的融资案例,基本上都是学校医院。


七、结语

本次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工作,笔者认为是政治任务的市场化运作,商业银行也有利益诉求。

国家规定的3.2%的利率上限,虽然有财政部的2.5%贴息,但贴息最终是补贴到贷款客户身上,前两年贴息期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仅为3.2%-2.5%=0.7%。如果签订的利率是2.5%,扣除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其实银行已无利润可赚。

银行要精密测算,通过强化和企业综合服务,包括其他产品交叉营销(注意不能捆绑),多利用再贷款资金,依然是可以做到有钱可赚、有利可图。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