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10机构“共研”入侵水生生物监控“中国方案”

2023.2.25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98.shtm

“我们将对100余个入侵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与南京卓睿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入侵水生生物交互式数据库与风险预警平台,同时在我国沿海、港口和主要淡水水系设置33个站点,定期采样,围绕入侵物种检测甄别、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控,开发灵敏可靠的eDNA技术,构建交互式数据库和预警系统,研制有效的防控方法。”2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外来水生生物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入侵风险评估和防控”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该项目课题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李晨虹教授透露。

  ?

参与单位合影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2022年,中国的“江湖”并不平静。鳄雀鳝现身、福寿螺“北扩”,公众对生物入侵的极大关注,也使科学家加速了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研究。

当日的实施方案论证会上,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的代表出席,共议针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中国方案”。该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特聘教授董波担任负责人。

100余个入侵物种基因检测,33个站点定期采样

会上,项目组与南京卓睿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构建入侵水生生物交互式数据库与风险预警平台协议》,同时宣布陆续对100余个入侵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还公布了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监测站点的设置情况,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辽河、京津冀水系、黄河、长江、珠江和南流江水系等设置33个站点,分季度采集水样,这些样品将被用来监测入侵水生生物的扩散状况和发展趋势。

同时启动会上还发布了项目LOGO。LOGO的形状由中国水系图、5种重要入侵水生生物和一面盾牌组成,象征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为国家筑起水生生物安全防护的盾牌。

  ?

项目LOGO

项目将研发20种以上入侵水生生物的eDNA识别技术及检测试剂盒,建立便携式 eDNA物种鉴定,构建10种入侵生物的基因组图谱、适生区风险评估和扩散模型,建立动态实时监测数据库等,为保障我国重要水域航运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应对水生生物入侵事件的政策法规提供权威咨询报告,提升国家应对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暴发致灾能力,预警潜在风险,形成防御控制技术储备。

组建5大团队,制订“中国方案”

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入侵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扩大,由于水生生物监控困难,较之陆生生物入侵,水生生物入侵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研究仍显薄弱,检测预警和防控的关键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外来水生生物种群扩张和暴发引起的交通航运、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亟须解决。

为此,10家科研单位组建了5大团队,分别从外来水生生物的鉴别、环境适应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数据库构建以及防控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环境DNA监测水生生物物种。”李晨虹解释,任何生物在水体里生存就会“排”出一些DNA,取出一升湖水,里面就有可能有鱼的黏液或者鳞片脱落而排放的DNA。因此可以将其中的DNA进行提取、监测,并建立监测网络。

环境DNA应用前景广阔,用在监测入侵水生生物物种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比原先的水生生物调查研究省力高效,水中的DNA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得到。”李晨虹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建立环境DNA的数据库,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完善外来物种监测机制,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监测”。

在该项目中,上海海洋大学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赵金良教授团队将构建齐氏罗非鱼基因组图谱、建立适生区风险评估和扩散模型,希望能从基因组层面解析入侵物种齐氏罗非鱼的入侵和扩散机制;张饮江教授团队研究福寿螺入侵对于我国典型水域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鲁仙教授研究福寿螺入侵风险评估及扩散模式,提供入侵福寿螺及入侵藻类数据、地理信息采集及其数据库建设;贾睿教授研究亚历山大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工程师王琼负责航运等入侵生物处理装置效果检测与评估,副教授张玮负责入侵蓝藻生态治理技术研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