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黑土地上的科研娘子军

2023.3.0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61.shtm

她的团队有28名成员,其中20名是女性;她的团队成员有的已为人母,有的还未到而立之年;她的团队常年奔波在东北黑土地上,从事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推广……

她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梁爱珍,她的团队是东北黑土地上的科研娘子军。

这些年来,梁爱珍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地头,通过20年连续的黑土质量监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下黑土肥力的演变过程,用科技守护着脚下的黑土地。

6406abd0e4b00d9f0ea0a0f9.jpg

  ?

梁爱珍(左二)带领科研娘子军团队深入田间地头。 东北地理所供图

“招了个女生”

2002年,山西姑娘梁爱珍考入东北地理所攻读博士学位,也开启了她的黑土地保护赛道。

刚进所的梁爱珍发现,当时的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只有自己一个女生。“我们学科组2002年才组建,当时组里只有4名男同志。”

“今年招了个女生,这以后工作可咋整?能吃苦吗?能坚持下来吗?”面对导师的质疑,梁爱珍选择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除了在实验室里分析样品,梁爱珍大部分时间都深入田间地头。为了不让自己被“特殊照顾”,每次外出采集土壤样品、监测数据,梁爱珍比男同学还要积极主动。

2008年,梁爱珍博士毕业后留在东北地理所工作,继续从事黑土地保护的研究。

布点选址、试验设计、田间监测……梁爱珍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为的就是黑土地可以肥壮起来,秋天农民可以收获得更多。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脱下白大褂的梁爱珍和农民没什么区别。“当时我真的害怕在黑土地保护的赛道上,因为自己跑得太慢,拖了大家的后腿。”

谈到现在团队女性占大多数,梁爱珍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个比例不是刻意而为之。我们团队的女性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测定分析、田间定位实验管理、示范区技术应用、学科组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这些女性都非常勤奋。”

是否干过农活、能不能吃苦、是否有担当和责任感……这些是梁爱珍每次面试新成员必问的问题和考察的事项。

“因为我自己也是女性,我理解女性的不易和牵绊,我会尽力去兼顾。”梁爱珍举例说,“如果女生出差,我会至少派两个人,保证安全;在野外实在干不了的力气活,我们也会求助当地农民朋友。”

20年定位试验

6406ac9ce4b00d9f0ea0a0fb.jpg

  ?

粱爱珍(前排左二)团队在交流讨论。东北地理所供图

2001年,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典型黑土地区,东北地理所建立了东北黑土区第一个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

如今,梁爱珍带领的黑土地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团队的很多成果也出自这块试验基地。

比如,团队在试验基地开展了包含免耕玉米-大豆轮作、秋翻玉米-大豆轮作、免耕玉米连作、秋翻玉米连作、常规耕作玉米连作且秸秆不还田5个处理的研究,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热稳定性,计算热分解(RE)相关指标,同时与土壤异养呼吸及微生物残体进行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RE指标影响很大,但是作物轮作对其无显著影响,其中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有机碳热稳定性。今年1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通过20年定位试验,梁爱珍团队以黑土区气候条件、地形特点和土壤类型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区域黑土保护性利用模式,及其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水肥保持和供给能力、养分循环、作物生长等的影响。

这些年来,在德惠、长春、农安、公主岭、梨树、大安、榆树的合作示范点上,总能见到这支科研娘子军的身影。

据悉,梁爱珍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农业农村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关键技术入选吉林省农业主推技术。与此同时,团队促成了东北黑土区免耕播种机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为“梨树模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嘲笑到认可

“从开始被农民嘲笑、不接受,到后来得到大家的认可。”梁爱珍感叹道,“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过程并不顺利。”在最初技术在田间地头推广应用的时候,经常引来农民的观望和质疑。

对此,这支科研娘子军不仅不厌其烦地将向农民宣讲,还亲自下地边示范边讲解。

在梁爱珍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也得到了稳定和提升。农民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配合到主动虚心求教。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