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医工结合新范式,破解器官移植难题

2023.4.12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68.shtm

4月8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移植仿生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

据悉,同日还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

64369478e4b00d9f0ea0c475.jpg

  ?

成立仪式现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试图破解关键技术瓶颈

器官移植是21世纪医学前沿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一项尖端医学技术,更深刻涉及到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传统,是推动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理工、社科、人文等众多学科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前沿领域,清华大学引领性地提出临床驱动型医工结合式的新医科发展模式,希望移植仿生院的建设能推动产出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惠及我国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在致辞中表示。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回顾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并指出,当前处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他希望,移植仿生院成立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作出清华贡献。

“发挥清华的临床医学和综合学科优势,凝集全球的力量,聚焦该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从而促进全球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说。

事实上,医学学科特别是在医工结合的基础上,从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上发力,是医学发展最好的突破口。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希望,充分利用和支持清华移植仿生院这个平台,为发展国家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清华贡献。

“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是一个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和仿生医学研究院锚定这个尖端医学领域戮力深耕,是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进一步整合优质学术资源,系统集成,创新突破,着力破解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形成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

据董家鸿介绍,移植仿生院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际科学前沿建立的清华大学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材料科学、数智科技、医疗管理和医学法学等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将以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新医科发展模式,着力攻克制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问题,打造引领全球的移植与仿生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国家行业治理的高端智库。

目前,该研究院已经确定了六大研究方向,包括移植生物学,移植肿瘤学,器官再生修复,器官仿生工程,组织工程,移植伦理与法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 2018 年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获得全部六种实体器官移植资质,构建起以肝脏移植为引领,肝、肾移植高质量快速发展,心、肺、小肠移植特色化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器官移植中心。

除各类常规器官移植手术,该院器官移植中心还开展了包括极危重超低体重婴儿亲体肝移植,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慢性移植物失功再次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自体小肠移植,以及国内首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等复杂疑难手术。

“但在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科技瓶颈,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突破临床医学难题注入新动能。”董家鸿说。

多维度为器官移植“支招”

随后,在论坛特设的“器官移植院士论坛”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以《浅谈医学科学研究的牵引力和驱动力》为题,阐明了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双率驱动的特点,要发挥科学家自由探索的作用,更要有组织的研究,即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疾病负担和社会需求为牵引力驱动医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针对移植所需要的器官短缺问题,从类器官与器官重构的角度,提出了参考方案。报告对整个类器官的发展,应用拓展、前景等进行了完整深入的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隆进行了《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策略革新》主题报告,针对肝癌患者肝脏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术前降期治疗,特别是应用质子、Y-90等技术,提升术后无瘤生存率,为移植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分享了肝脏移植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出肝脏移植的“杭州标准”,以及其团队在复杂肝脏移植,特别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或者门静脉变异方面的手术创新,推动我国肝脏移植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进行了《异种移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同种器官移植的发展困境,异种移植发展的临床有效进展,及其对填补器官短缺问题的意义。

董家鸿院士则分享了团队在体外肝脏手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结合临床实践,具体团队在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术方面进行的系列创新和优化,实现流程简约、风险可控,为终末期肝癌患者、肝包虫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