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心理所揭示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志愿者合作

2023.5.31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准备把吃剩的外卖扔进垃圾桶,一位负责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告诉你,要做垃圾分类。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从意见自己动手分类,另一种是不分类甚至让志愿者帮忙分类。如果志愿者是陌生人,你会怎么选择?如果志愿者是熟人,你又会怎么选择?

  垃圾的增长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与其他干预措施相比,桶前志愿者监管显著提高分类参与率,但在相关制度未完善的情况下,居民不配合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时有发生。究竟什么类型的志愿者更能说服居民合作并参与分类?是熟悉的人、老年人或小学生?合作参与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熟悉度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程度,或个体间交往的频繁程度。虽有研究表明,熟悉度与合作性存在显著相关,但较少定量研究熟悉度与合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推测,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在熟悉度影响合作的过程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此外,年龄也是影响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鲜有研究关注环保行为中人们的合作行为是否存在年龄差异。

  为阐释上述研究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韩布新研究组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通过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内在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图1),熟悉度显著促进人们的合作性,同低熟悉或陌生的志愿者相比,高熟悉的志愿者更能促进人们愿意做垃圾分类的合作意向。年龄仅与熟悉度产生交互作用,在低熟悉度条件下,人们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图2),以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为中介变量的路径间接效应显著,且熟悉度到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到声誉关注、声誉关注到合作性这三条路径系数均显著,即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在熟悉度与合作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该研究首次探讨了对桶前志愿者的熟悉度、志愿者年龄与居民合作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招募社区居民较熟悉的人做志愿者,或提前增加居民对志愿者的熟悉度,可促进居民配合及其分类习惯养成。该工作揭示了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在熟悉度与合作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资源分类合作中的理论框架,为推行垃圾分类及降低成本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研究项目、心理所科研项目的支持。

心理研究所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