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关于肩峰下关节撞击征的简介

2023.6.11
头像

coco5517

认真做好每一件喜欢的事,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变成喜欢并认真去做的事

  肩峰下关节撞击征是一种疾病的名称。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对肩峰下的特殊构造以及大结节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关节的命名。欧美文献中又称其为肩峰下关节。

  肩撞击征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依据撞击征发生的解剖部位将其分成冈上肌腱出口狭窄引起的出口撞击征和非出口部位撞击综合征(表1)。解剖部位的分类方法对撞击征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撞击征的原因表达不够明确。

  肩峰下结构具有近似典型滑膜关节的结构。

  1.喙突、喙肩韧带、肩峰构成穹隆状突部分。类似关节的臼窝部分,起关节臼的作用。

  2.肱骨大结节形成杵臼关节的髁状突部分。在肩关节的前举、后伸以及内收、外展运动中,位于喙肩穹下的大结节做失状面或冠状面的弧形轨迹运动。

  3.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下方,滑囊下壁紧贴冈上肌腱表面,可缓冲大结节对肩峰的压力,减少冈上肌腱在肩峰下的摩擦,起着类似关节滑囊的作用。

  4.冈上肌腱在肩峰与大结节之间通过。肱二头肌长头位于冈上肌深面,越过肱骨头上方止于盂顶部或肩盂上粗隆。肩关节运动时,这两个肌腱在喙肩穹下移动。

  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反复的撞击促使滑囊、肌腱发生损伤、退变,乃至发生肌腱断裂。

  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原因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临床症状。

  肩峰下关节撞击征的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伤史,相当多的患者与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有关。因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肿与肩袖断裂的临床表现相似,易使诊断发生混淆。应当把撞击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进行鉴别,并区分出撞击征属于哪一期,此对肩峰下关节撞击征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肩峰下关节撞击征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撞击征的病因与病期。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期和大多数2期肩峰下关节撞击征患者。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在肩峰下的间隙注射激素能取得明显止痛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可行理疗。手术治疗指征是非手术治疗失败的2期和3期肩峰下关节撞击征患者。手术包括肩峰下减压和肩袖修复两部分,肩峰下减压术是首选。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