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新时代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新思路

2023.7.03
头像

小编

  当前,建设我国现代化城市完善、完美、完整的城镇体系,体现了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的特征,也是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新思路。围绕该思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在我国重大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高铁、国际航空港与世界贸易港等条件下,建设3-4个国际化大都市和8个国家一级的中心城市。

  早在1980年,我国城市地理学家首次提出城镇化的概念,经过几十年发展推动,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2013年底我国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由我国多位地理学家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作为中央文件于2014年3月正式实施,笔者也有幸参与其中。

  周一星、顾朝林、方创琳和笔者等人还率先将美国地理学家Northam提出的城镇化发展三阶段修正为四阶段理论,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规律和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新金字塔型配置规律,被国务院文件采用。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城市群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提出中国城市群“5+9+6”空间组织格局,即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和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五大城市群: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方的大湾区城市群、西南的成渝城市群和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前三者的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

  积极建设完善五大城市群体系要求在高科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条件下,实现我国城市现代化,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绿色发展、城乡统筹的标准,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现代化完善体系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发生巨大变化。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8%;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了58%;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达到65.2%。2020年全国建制城市657个,城市人口约5亿;建制小城镇1.7万个,小城镇人口约1.8亿;务工进城的农民2.6亿。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城镇化承载力与城镇布局着手分析:我国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与矿产资源人均水平差;国际环境、竞争能力不强;重点发展地区与一般地区的城市布局,如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协调发展问题。

  换言之,要从自然条件优势分析,从地理区位优势视角,从经济效益投资重点数字城市等方面分析思考:如何在全国各大经济区、各个省区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如何考虑近期与远期发展的重点与一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

  “减量提质”是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如上海明确以“五量调控——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为总体目标的减量发展实施机制,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由于我国与北美、西欧等地区城市化存在自然和历史条件差异,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建设方针,用工业化、信息化推动城市化,发展智慧型、智能型城市,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

  总而言之,新时代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次制定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针、政策,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实践中去;按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依据各地省情、市情,我们应实行节地、节水、节能的长久方针,实现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广大民众得到最大的福祉。

中国科学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