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正式获批临床试验

2023.9.0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12.shtm

8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高毅教授团队领衔的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转化研究取得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药械组合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

“本次获批药物临床试验的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生存率从17%提升为87.5%,有望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救命治疗体系。”8月31日,高毅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64f05306e4b0e807c6f8c549.jpg

  ?

高毅介绍成果。朱汉斌 摄

肝衰竭是肝脏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症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80~100万例,现有常规药物治疗与机械人工肝治疗效果很差,死亡率高达70%~80%。

“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一重大医疗难题。”高毅表示,肝移植虽然是肝衰竭最有效治疗方案,但存在供体短缺、费用昂贵、手术难度大等临床痛点。我国每年仅有5千例左右的肝衰竭病人能够接受肝移植手术,而且医疗花费巨大。

高毅早在2006年就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86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研制与开发”,并研制了世界首台组合型生物人工肝(原理型样机)。经不断的科学研究,高毅首次提出根据急性肝衰竭发病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细胞开展生物人工肝分层治疗的理念,使我国生物人工肝研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肝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技术手段。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高毅组建了医工复合型研发团队,首次提出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并构建了“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它是由一罐生长着人间充质干细胞的中空纤维膜式生物反应器构成,基于产品旁分泌机制,通过人工肝血液净化模式开展治疗。

经大动物肝衰竭救治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在肝衰竭的治疗方案中表现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生存率与常规治疗相比从17%提升为87.5%,能够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望推动临床。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