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古都开封再掀科技盛宴:第二十二届光散射学术会议 开启光散射研究新篇章

2023.9.23
头像

Ritata

分析测试百科网

九月,是属于河南开封的季节,遍地盛开的菊花,热热闹闹地招揽着游人。行人如织,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一瞬间的恍惚,好似让人回到了1000年前的宋代。在这充满古韵的八朝古都,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于2023年9月22日至26日如期召开。此次会议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50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

  这场盛会,主题涵盖物理材料仪器、SERS/TERS、生物医药等方面,邀请了国内外光散射和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散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分享知识、互相学习的平台,同时为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3日,大会正式开幕。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为您带来会议全程报道。

446158_202309231343301.jpg

  会议盛况

  开幕式主持人,由来自河南大学的毛艳丽教授担任。

毛艳丽教授为本次会议致欢迎辞,她介绍了每一位远道而来参加光散射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毛艳丽教授介绍,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共收到来自港澳地区及国内8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论文投稿280余篇。经过学术委员会认真评审,推选出大会特邀报告6篇,分会邀请报告59篇,分会口头报告57篇,墙报135篇,并邀请3位专家做会前特邀讲座和8家仪器展商做特约分享。

446158_202309240745021.jpg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 毛艳丽 致辞

  来自河南大学的王学路副校长,分享了自己此次参会的喜悦和激动心情,并对每一位支持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河南大学的悠久历史、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以及物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取得的卓越科研成果。王学路副校长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光散射以及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46158_202309240745022.jpg

  河南大学副校长 王学路 致辞

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在致辞中说道,首先,预祝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圆满成功。其次,这是一个汇聚世界各地光散射领域杰出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盛会,也是一个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时刻。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从材料科学到生物医学,从纳米技术到环境科学,光散射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我们期待着在本次会议中听取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创新思路。

446158_202309240745023.jpg

  苏州大学副校长 姚建林 致辞

  来自河南大学的莫育俊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的期待,他认为推动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原创成果,他认为原创性成果的评估,是团队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将极大的推动光学学科和材料学科等的发展,拓宽光学研究的边界。第二,团队之间的互相交流,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攻克难关,共同推动光散射学术会议的发展。然后,跨学科研究,也是推动光学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共享知识和资源。最后,莫育俊教授鼓励大家坚持对科研工作的激情和耐心,坚定不移,一定能够取得理想成果。

446158_202309240745024.jpg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 莫育俊 致辞

  致辞结束,大会正式开幕。接下来,由多为国内外光散射和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与会者带来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人,由来自武汉大学的胡继明教授担任。

446158_202309240745025.jpg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胡继明 主持人

446158_202309240745026.jpg

  报告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副主编 王雪华

  报告题目:微纳光子的高效操控与室温量子态

  王雪华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微纳光子的高效操控与室温量子态的研究背景与挑战。目前,研究学者们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如何实现微纳光子的高效产生、传输和耦合?然后,向大家介绍了高效按需可控的微纳量子光源,以及制约量子点微纳量子光源性能的关键物理问题。据王雪华教授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他的团队提出微纳“射灯”结构,实现三高纠缠光子对源,在此基础上来实现量子态按需调控且可集成的微纳单光子源。这些成果,荣耀当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半导体十大进展”。接下来,王雪华教授娓娓道来,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在基于强合的室温量子态方面的突出工作,希望能为微纳量子光源和室温量子态的未来贡献力量。

446158_202309240745027.jpg

  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戴庆

  报告题目:极化激元增强纳米红外光谱

  据戴庆研究员介绍,“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是Science 2021新发布世界最前沿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极化激元增强拉曼光谱发展迅速,而实现增强纳米红外光谱,必须发展新型极化激元。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基底声子耦合难以调控和实际器件探测灵敏度远低于预期。在远场技术方面,戴庆团队构筑了无基底声子干扰基底,实现极化激元动态调控,发展了在气、固、液相中纳米物质的石墨烯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并在生命、半导体、食品安全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近场技术方面,戴庆团队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解决单个分子信号弱,仅凭石墨烯等离激元难以满足检测需求的问题。

  短暂的休息后,会议继续,主持人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谭平恒担任。

446158_202309240745028.jpg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谭平恒 主持人

446158_202309240745029.jpg

  报告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陈卓

  报告题目:基于烯碳材料设计的生物医学分析

  陈卓教授认为,分子医学的发展,需要发展更多的分子工具和诊疗方法,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提供分子指纹信息工具,成为生物医学分析中的新兴研究热点。但目前生理环境拉曼分析面临的挑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谱信号较弱,组织穿透深度不够,二是多信号分析能力有限,在一些特殊甚至极端环境下不能稳定输出信号。陈卓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旨在针对复杂生理环境,提出石墨纳米囊设计策略,解决多信号灵敏和超稳定分析问题。然后,陈卓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烯碳材料设计在生化检测与分析,细胞分子分型与模式识别,和胃部极酸性环境精准诊疗方面的应用。

 在这次光散射学术会议上,我们共同见证了光散射领域的众多突破和创新,这些成就将继续推动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迈向新的高度。我们深信,通过学术交流、合作和分享,我们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的知识边界,实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446158_2023092407450210.jpg

  全体合影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