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纪念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二十周年 第十八届POPs论坛盛大开幕

2024.5.19

  202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二十周年之际,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第十八届POPs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以“纪念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二十周年”为主题,聚焦新污染物等科学前沿热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生共同研讨POPs分析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进行会议报道。

105659_202405201012481.jpg

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

  本届POPs论坛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8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第十八届POPs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研究员主持,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夏祖义,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科学家肖学智分别上台致辞,为“纪念斯德哥摩尔公约生效二十周年”特别活动,大会现场连线生态环境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经验交流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进行主旨发言,发布《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

105659_202405201014324.jpg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105659_202405201013502.jpg

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致欢迎辞

   第十八届POPs论坛恰逢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二十周年,该公约作为全球首个针对POPs的国际公约,自 2004 年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全球范围的POPs削减和消除,为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少奇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充分交流,共同探讨POPs管理与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为全球环境安全管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105659_202405201014325.jpg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夏祖义致欢迎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于197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门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在一众院士的领导下,聚集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推动了污染物防治技术创新,为履约提供决策支持。正值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生效20周年,全球正在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夏祖义表示,当前,国内学者在POPs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部分研究能够紧跟甚至领先国际前沿。最后,祝愿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105659_202405201014135.jpg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科学家肖学智致欢迎辞

  肖学智回顾了2001年参加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举办的首次相关会议经历,提到了POPs公约履约取得的成效,在某些研究领域我国已经从跟随者变为并跑者、甚至领先者。肖学智还分享了自己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下的增内审查委员会委员的经历,讨论了POPs物质的审查过程,指出了中国在替代技术和治理技术方面的短板,并鼓励在这些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105659_202405201014134.jpg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旨演讲并发布《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

  本届POPs论坛现场连线生态环境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经验交流会,发布《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POPs论坛大会主席余刚院士受邀赴京参会并发言。

  黄润秋部长介绍了中国在POPs控制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环境准入,推进农业农药中POPs的替代,实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通过有效控制POPs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了人类健康与环境。中国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社会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绿色健康发展。

  大咖云集碰撞思想火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院士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研究员分别带来精彩的大会报告。

105659_202405201014326.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院士的大会报告题目是“新污染物研究的一些基础问题”,分别从回顾过往、新污染物基础研究、新污染物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的长期性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基础研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中至关重要,对全球环境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包括对新污染物的识别、生物放大效应、代谢产物和环境化学过程的研究等。江桂斌院士提出了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的安全性问题,强调了对新污染物的研究需求,包括毒性、健康影响和消除技术;还提出了未来POPs研究的方向,包括对新兴污染物的识别、毒性研究、健康影响评估和治理技术的发展。

  江桂斌院士还分享了中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具体规划,包括对特定污染物的研究,以及在863计划项目中取得的进展;强调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整个流程,包括污染物的筛选、环境行为、健康影响评估以及控制策略的制定。

105659_20240520101432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侯立安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院士的大会报告题目是“新膜处理抗生素污染水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对策”,主要讨论了新污染物的治理问题,特别是抗生素污染的问题。

  报告指出,随着化工产品和合成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新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往往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其中,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水体,包括人们服用药物后的排泄物。目前,中国在抗生素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技术难题,如处理效率和成本问题。

  侯立安院士分享了中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的进步,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技术研发来解决新污染物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优化工艺流程,并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识别和开发有潜力的材料。

105659_202405201014323.jpg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郑明辉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研究员的大会报告题目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控从二恶英到新污染物”,介绍了中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领域的研究历程、技术进步、国际合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

  二恶英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经典案例,通过其研究积累的经验可以应用于当前环境保护中新污染物质的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非常重要,包括二恶英的检测、筛查以及排放源的研究等,通过这些检测技术来达到控制甚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郑明辉研究员分享了中国在国际履约方面的贡献,如引领亚洲区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计划,以及在新污染物筛查方面的研究案例等,强调了科学研究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以下是部分参展企业:

105659_202405201014132.jpg

赛默飞

105659_202405201014321.jpg

沃特世

105659_202405201013055.jpg

安捷伦

105659_202405201013054.jpg

SCIEX

105659_202405201013274.jpg

布鲁克

105659_202405201013501.jpg

岛津

105659_202405201013053.jpg

PEAK

105659_202405201014136.jpg

天津阿尔塔

105659_202405201014137.jpg

微谱

105659_202405201013271.jpg

安谱实验

105659_202405201013505.jpg

谱育科技

105659_202405201013052.jpg

LGC

105659_202405201014131.jpg

热耳科技

105659_202405201014133.jpg

上海汇析

105659_202405201013272.jpg

百灵威科技

105659_202405201013503.jpg

环特生物

105659_202405201013504.jpg

卡文思检测

105659_202405201013051.jpg

KeAi

105659_202405201013273.jpg

北京联众行贸易有限公司

  第十八届POPs论坛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汇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污染物的科学前沿问题,展示了中国在POPs控制和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全球环境安全管理贡献力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