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厂商文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测试原理

2016.8.0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测试原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由迈克耳逊干涉仪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而成,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已调到 M2 与 M1 垂直。∑是面光源(由被单色光或白光照亮的一块毛玻璃充当),面上每一点都向各个方向射出光线,又称扩展光源,图中只画出由 S 点射出光线中的一条来说明光路。这条光线进入分束板 G1 后,在半透膜上被分成两条光线,反射光线①和透射光线②,分别射向M1 和 M2 又被反射回来。反射后,光线①再次进入 G1 并穿出,光线②再次穿过补偿板 G2 并被 G1 上的半透膜反射,最后两条光线平行射向探测器的透镜 E,会聚于焦平面上的一点,探测器也可以是观测者的眼睛。由于光线①和光线②是用分振幅法获得的相干光,故可产生干涉。光路中加补偿板 G2 的作用是使分束后的光线①和光线②都以相等的光程分别通过 G1、G2 两次,补偿了只有 G1 而产生的附加光程差。M2′是 M2 被 G1 上半透膜反射所成的虚象,在观测者看来好象M2 位于 M2′的位置并与 M1 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薄膜。移动 M1 即可改变空气膜的厚度,当 M1 接近 M2′时厚度减小,直至二者重合时厚度为零,继续同向移动,M1 还可穿越 M2′的另一测形成空气膜。最后通过观测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就可以获得我们所要的信息。如果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那还要加上对干涉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最终获得我们的数据图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法的依据是什么?

  比耳(Beer)确定了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当一束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线通过的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即为朗伯——比耳定律。

 其中 K 的取值与 C、b 的单位不同而不同。若 C 以 g/L 表示,b 以 cm 表示。则 K以 a 表示,,称吸光系数,单位 L/g.cm ∴A = a b C

三.红外光谱分析中固体式样的常用制样方法有哪些?

 1.压片法。在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2. 糊状法在研钵中,将干燥的样品研磨成细粉末。然后滴入 1~2 滴液体石蜡混研成糊状,涂于 KBr 或 NaCl 晶片上测试。

四.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有哪些优点?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比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结构复杂,可实现吸收光谱的自动扫描,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消除光源强度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测量方便快捷,特别适合进行结构分析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