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膜性肾病诊断有了新方法

2017.3.29
头像

Sabrina_刘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部黄飚博士团队历时4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膜性肾病临床检测新方法。临床前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可大幅提升膜性肾病的早期检出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

  据介绍,在我国成年人中肾脏病的患病率达10.8%,其中膜性肾病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病。该病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临床以肾病综合征(NS)或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见于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霉胺等)以及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起病往往较隐匿,目前诊断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肾穿刺,患者常因害怕肾穿刺而延误病情。近年来,有国外学者发现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导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主要抗原,检测血液中的PLA2R抗体对于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临床上还没有全定量、高灵敏的检测方法。

  黄飚博士团队2013年开始了针对性研究。试验阶段,通过对200多例患者盲检,对照病理结果,证实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不仅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检出率提高到了88%,而且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区,可以分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进而为科学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健康报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