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8.8.07
头像

韩金龙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86例肝血管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患者,均经CDFI诊断为肝血管瘤,后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细胞学确诊。男38例,女48例,年龄21~68岁。 
  1.2方法 
  所用仪器为Acuson 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常规用B型超声观察肝内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实质回声特征,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变区的血流情况,并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2结果 
  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的表现有以下几种:①肝血管瘤的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未见血流频谱。此型病变多见于直径<3 cm的小血管瘤,多呈强回声,本组69例,占80.2%。②肝血管瘤的周边及内部见斑片状彩色血流信号,较稳定出现,脉冲多普勒检出动脉血流信号。本组12例,占14%。③肝血管瘤周边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有时呈环状包绕在血管瘤周围,脉冲多普勒检出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0.60。多见于较大的血管瘤,本组4例,占4.7%。④肝血管瘤边缘的供应血管伸入到肿块内部并继续分支,脉冲多普勒检出动脉血流频谱。此型见于大的混合性血管瘤,本组1例,占1.1%。 
  3讨论 
  肝脏血管瘤病理上分为四型: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肝血管瘤主要为海绵状血管瘤[1]。 
  肝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经常遇到。一般肝血管瘤由于二维声像图的特征性而容易诊断,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血管瘤或由于合并脂肪肝造成病变区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而需与肝癌进行鉴别诊断时,则需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肝血管瘤形成机制是毛细血管感染后变性,致使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或肝组织局部坏死,坏死后的肝组织内部及周围血管亦扩张充血,最后形成泡状。肝内局部血液循环停滞,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静脉淤血膨大或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或血管发育异常。一般直径<3 cm的肝血管瘤内部主要为纤维增生,毛细血管管径细小,瘤体的血液相对静止或速度极低,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液的显示是依据血流速度及角度的密切关系,低速度血流及角度>60°,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敏感性降低,所以直径<3 cm的肝血管瘤多无彩色血流信号。而直径≥3 cm的肝血管瘤可有静脉窦与灶外静脉相通,所以显示速度极低的静脉血流信号。 
  肝血管瘤是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图像可呈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无回声型表现,主要由血窦及血窦壁构成,血供来自肝动脉[2]。肝血管瘤周边出现的动脉血流主要是因肿瘤挤压而绕行或包绕肿瘤的肝动脉。大部分肝血管瘤的供血血管近似于正常的肝动脉,不增粗,由于瘤体内血液流动缓慢,彩色多普勒扫查时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有时可检出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由于肝癌的血供亦主要来自于肝动脉,因此二者往往需进行鉴别。肝癌的肝内动脉主要表现为变形、移位,血管异常增生、包绕,血供丰富且流速高,彩色多普勒容易检出其血流信号。文献指出,对肝癌与肝血管瘤进行正确鉴别诊断的最好办法是对肿瘤动脉和肝固有动脉的血流Vmax和RI参数进行综合判断[3]。因此,彩色多普勒可用于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从而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实时地反映肝血管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可用脉冲多普勒对血流进行定量检测,其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血流检出率高等特点,弥补了单纯二维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