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2)

2019.4.23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5 讨论

  5.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CSFC均经过三个演变期即急性炎症期、亚急性增殖期、修复期[1],不同感染性疾病,各期各有不同。

  5.1.1 细菌性脑膜炎  出现反应最快的是嗜中性粒细胞,尤其是早期白细胞数达104/μl以上。经过CSFC确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性粒细胞最高达96%,最低亦占52%,经抗生素治疗后,CSFC检查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平均治疗1周后,淋巴细胞回升,粒细胞处于退化状态,激活的单核细胞增多,修复期中性粒细胞消失,巨噬细胞老化,小淋巴细胞增多。

  5.1.2 结核性脑膜炎  在感染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白细胞总数很少超过103/μl,许多粒细胞、异淋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存在,此为结核性脑膜炎CSFC的一大特点。本文中结核性脑膜炎3例,其中中性粒细胞出现率100%,均是中度增高。与曾琦、余丹[2]报道一致,从治疗后复查情况看,结核性脑膜炎一旦诊断明确,治疗几天,即有与临床一致性好转。而1例慢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程较长,吞噬细胞不活跃。

  5.1.3 散发性脑炎  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早期中性粒细胞也有少数增多,本文中9例散发性脑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出现率47%。其比例多为0~3%,异淋巴细胞出现率为68%,浆细胞出现率40%,此结果与粟秀初、孔繁元[3]基本一致。

  5.2 脑血管病

  5.2.1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6例,全都是临床诊断,CT证实。CSFC表现为发病早期1 d~2 d,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如血液进入CSF 4 h,在CSF内循环的单核细胞将被激活,48 h可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由于被吞噬红细胞破坏,Hb分解释放出铁质,1周后呈深棕色或兰绿色结晶。根据上述规律,CSF内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吞噬的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依据,并可根据吞噬细胞浆中被吞噬的物质而推断出血的大约时间。

  5.2.2 脑血栓和脑栓塞  共3例,全部由临床诊断,CT证实。CSFC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达50%以上。其中病情较重,进展较快者,单核细胞反应明显,并可出现激活单核细胞。

  5.3 脑膜白血病、肿瘤及其他  只要在CSF内找到白血病细胞,脑膜白血病的诊断即可成立。在100份CSF标本来源中,有白血病患者7份,其中3份中查到白血病细胞,占43%,很有临床诊断意义。如果颅内有肿瘤,在CSF内可能找到肿瘤细胞,此次在临床怀疑颅内肿瘤的3份标本中,找到1例典型的肿瘤细胞,并经CT和其他检查证实为肺癌晚期转移脑膜瘤、脑白血病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出现,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在没有找到白血病和肿瘤细胞时,则不能排除肿瘤细胞是否存在,需反复多次查找。国内报道,CSF查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脑寄生虫病的特点,并经证实多为脑囊虫病[3]。本文100例CSF标本中并未找到这样的病例,乃一大遗憾。有些CSFC检查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某种疾病,而临床又有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这些CSFC常表现为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脊髓压迫症、头痛、精神病、慢性病毒性脑炎等。而原发性癫痫、上呼吸道感染、偏头痛、舞蹈痛、CO中毒后脑病等疾病的CSFC基本正常[4]。本文对100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类分析,结合临床及细胞学特征,提出了诊断意见,对各类型细胞出现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提出了表浅的认识。总之CSFC是一项简单易行,适合各级医院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余炳坚,黄伟雄,冯建言.临床诊疗中的体会[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10).

  [2] 曾琦,余丹.27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1999,9(15).

  [3] 侯熙德,周善仁.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第1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2.

  [4] 粟秀初,孔繁元.神经系统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北京:北京人民军出版社,2001:83.

  [5] 王梅,黄艳丽.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12(5).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